秦川  >>  正文
秦川:记者“体验”替考,检测出了什么
秦川
2015年06月09日

据报道,南方都市报记者卧底一个高考替考组织,湖北个别高校多名大学生加入。7日上午,包括记者在内的多名“枪手”在江西南昌一些高考点参加考试。调查发现,他们均持有由“上线”提供的具有本人照片的“身份证”、“准考证”,部分证件户籍地显示为山东。与此同时,记者证实这些证件信息已存于江西教育考试院系统,照片为“枪手”本人。

高考替考,似乎年年有。央视去年报道,有人在湖北组织大学生到河南代考。替考,于法不容,频频曝光的替考事件,重创了世人对高考公平的信心,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警惕和规束,但替考并未绝迹,南都记者曝光的这例,再添注脚。

记者体验替考时所呈现的细节,令人惊愕。比如,6日,替考组织的头目称,今年替考方式有变,风险加大。发放的准考证均为学生的真实信息,他们提前出钱买分、找人替考,只是将身份证、准考证的相片换成了替考者的相片。既然风险加大,为何仍能搞定一切?替考者简直如入无人之境,根本未遇到任何麻烦,背后有何秘密?

记者的体验就如一张试纸,除了检测出组团替考现象仍然暗流汹涌,也检测出了监考有漏洞,以及异地高考有空子可钻。记者也呼吁,对监考老师发放识别设备,考场内机器验证。如果只是技术问题,尚可理解;如果人心坏了,如何是好?比如去年河南替考事件中,连监考老师都被摆平。

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高考前几天——6月2日,教育部表示,公安部、教育部等部门协同配合,高考前打掉了多个“助考”犯罪团伙,不知江西这例为何成了漏网之鱼?

当然,监管部门再神武,也不可能将所有责任人一网打尽。更何况,一些人策划已久,行事更狡黠,且异地“作战”,不易发现。同时,从记者卧底的这起案例看,替考已经组织化、集团化,形成了较为隐秘的地下利益链条。这对监管部门来说,增加了打击难度,也更需要各个击破,瓦解其链条。

高考被称为“当前最公平的考试”,也是底层子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如果任由替考污染高考,必将严重狙击“读书改变命运”的底层信仰。科场舞弊,历来于法不容,参与者尽被科以重刑,轻者陷牢狱,重者被砍头,哪怕官职再高,比如清朝一品大员柏葰,位居宰相,却因科场舞弊被斩!应该说,此一时彼一时,古代的法律不适用今天,但必须对包括替考在内的高考舞弊零容忍。

值得提及的是,江西省教育厅于7日下午2点半临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南昌十中考场一名替考生李xx已被警方控制,并表示“将及时向社会通报所掌握调查进展情况”。除了媒体曝光的这起,还有多少替考未被发现?媒体不是教育局,也不是公安局,不可能发现所有的替考,因此,打击和防范替考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执法部门尤其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管理员】
资深评论员,供职于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