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  正文
中越艺术家联袂演绎“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中越友好音乐会在河内成功举办
王健
2015年08月20日

中越友好音乐会于2015年8月19日晚在位于河内栋多郡豪南街77号的越南国家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由越南新活力竹乐团、越南国家音乐学院筝乐团、河内国国际合唱团的越南艺术家以及中国著名艺术家和国际青少年活动历届获得金奖的选手同台联袂演出。中国驻越大使洪小勇先生出席音乐会。演出高潮迭起,观众鼓掌叫好,取得圆满成功。

IMG_20150819_220233

中国驻越大使馆大使洪小勇先生、文化处参赞刘三振先生、中国工商银行河内分行行长陈志彪先生等与中越艺术家合影。摄影:中国日报驻河内记者  王健

IMG_2573

河内观众正在观看中越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中国日报驻河内记者  王健

该活动得到中国大使馆文化处的支持和中国工商银行河内分行的赞助。

在中越友好音乐会演出前,中国驻越南使馆文化处刘三振参赞对记者说,这次中越友好音乐会是在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于4月7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之后,在越中两国建交65周年重要背景下进行的,是促进中越文化交流的一次有意义的民间活动,这对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来说,是件大好事,对此,我们应该大力支持。

作为此次活动的赞助商代表,中国工商银行河内分行总经理陈志彪先生说,“现在,中越关系发展得越来越好,经贸发展快速。但与之相比较,文化交流还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想,在经贸发展这么好的基础上,应大力促进中越文化交流。作为企业,我们愿意出一份力。”

陈志彪先生说,“我们在这里(越南河内)开银行,每一年我们都对越南大学的大学生提供捐赠,对洪水灾区、贫困山区等灾民,我们都有捐献。我想,我们不仅要在经营上做优秀的银行,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

IMG_2627

越南国家音乐学院筝乐团正在演奏《家乡之春》。摄影:中国日报驻河内记者  王健

IMG_2687

中越艺术家同台演奏。摄影:中国日报驻河内记者  王健

IMG_2711

中越艺术家同台演奏。摄影:中国日报驻河内记者  王健

IMG_2593

中国艺术家马琳古筝独奏《溟山》。摄影:中国日报驻河内记者  王健

IMG_2661

中国艺术家杨雅琴笙独奏《长白新春》。摄影:中国日报驻河内记者  王健

IMG_2724

河内国际合唱团演唱《哈利路亚》。摄影:中国日报驻河内记者  王健

在演出当天下午,在音乐会的彩排现场,向记者第一个打招呼的是一位身穿红色奥黛的美女。在交流过程中得知,这位美女叫莫双双,是湖南衡阳的湘妹子,是从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研究生。这位美女的老公正是此次音乐会的越方艺术指导、越南人童光荣先生。

莫双双女士说,“这次音乐会由我们夫妻两个牵头组织的。我负责中国方面,他(童光荣)负责越南这边。”

莫双双女士告诉记者,童光荣曾2004年被越南文化部公派到上海音乐学院先学中文,然后上大学5年,研究生3年,直到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留学10年。童光荣在中国读研究生期间,拿中国奖学金。童光荣先生以前学竹笛,后来学乐队指挥,毕业后回国工作。

莫双双指着台上的竹乐器说,“这些竹乐器都是他(童光荣)爸爸做的。他(童光荣)妈妈是古筝老师,古筝弹得很好。弟弟以前也是学音乐的,现在法国巴黎留学,学习建筑。表妹也在上海音乐学院学古筝。这个乐队叫新活力乐队,其前身是家庭乐队,成员就是他们的家人。

谈到这个中越合璧家庭的建立过程,莫双双女士说,“我是200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的。在我上大四的时候,有一次我写了一个音乐作品,需要找个指挥帮忙录音。我的一个朋友说有个师弟,正在上大二,是外国人,很热情,会把我的作品弹奏得很好。就这样我们就认识了。”莫双双女士说,“ 在认识开始后的半年中,我需要很多音乐素材以及不同的乐器,而越南的乐器声音又很特别,在彼此帮忙过程中,我觉得他人很好,他也说对我一见钟情。”

莫双双说,“刚开始恋爱时,我很纠结。因为在中国人眼里,中国人嫁给找越南人,有点怪。而且,那个时候我也确定他必须要回国,因为他是越南文化部公派的,有责任为国家奉献,最起码一段时间。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第一个月就是分分合合熬过来的。后来真的相处起来,我觉得我们还是比较合适的。假期,我们都跟各自父母说了我们的决定。结果,双方父母都反对。他父亲是国家歌舞剧团的党委副书记,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入党,将来当院长,因为他的业务确实很好。但如果跟我结婚,仕途就会受到影响。”

莫双双说,“我的父母觉得我培养一个女儿读上海音乐学院,很难的。女儿马上要和一个没见过面的越南人跑到越南去,他们感到不知所措。不过,假期时,他去我湖南衡阳老家,拜访了我妈妈。我妈妈看他普通话最起码说得很好,人也比较有礼貌,也就很快接受了他。但他父母一直都反对。”

莫双双欣慰地说,“我们到越南两年了,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小孩,才9个月,平时我在家比较多点。我们成立了自己的竹乐队以及国际合唱团,我负责弹奏钢琴,有时在家也教一些学生弹钢琴。童光荣也常常回上海音乐学院,学院乐队有比赛时就聘请他当指挥。”

谈到这次音乐会的组织过程,作为此次音乐会的越方艺术指导,童光荣先生说,“在越南文化部组织的一次文艺演出活动中,中国驻越使馆文化处刘参赞非常欣赏我们的竹乐器以及我们新活力竹乐团表演的节目,对我们这个中越合璧的家庭也很关注,表示愿意支持我们这个乐团做一些中越文化交流活动,这与我的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同学准备在越南举办音乐会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我和我爱人就促成了这场音乐会。”

童光荣先生说,“虽然在东南亚地区,竹乐器不是在越南独有,但我父亲亲手制作的竹乐器以及我们使用这些竹乐器所演奏的越南西部高原音乐是独具越南特色的。我们也想以此为契机,通过做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将我们的竹乐器文化介绍给中国。”

IMG_2521

新活力竹乐队正在演奏。摄影:中国日报驻河内记者  王健

IMG_2569

新活力竹乐队正在演奏。摄影:中国日报驻河内记者  王健

在音乐会彩排间隙,记者就音乐会发起的初衷和宗旨、曲目的选编、演出人员的组成、此次活动的意义等话题与中方艺术指导、上海音乐学院教师、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乐团指挥陈晓栋先生进行了交流。陈晓栋先生说,“我和此次音乐会的越方艺术指导童光荣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时是大学同学。我们认识大概12年了。童光荣先生在越南国内大学毕业后,越南文化部派他到上海音乐学院留学。这次在越南举办的音乐会,是我们之间作为正式演出的第一次合作。”陈晓栋先生补充说,“对此次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我们还是有底气的。因为,以前在大学的时候,我们经常合作,乐器的各种元素也能融合在一起,配合上也问题不大。今天晚上越方的竹乐队使用的竹乐器性能也是有科学性的,听上去不会感觉很奇怪,类似于中国少数民族乐器的风格。”

陈晓栋先生说,“在选曲上,既要有名气,同时又要有很强的专业性。童光荣先生有自己的竹乐团,这个竹乐团在越南很有名气,也是非常专业的。在中越双方音乐家的合作方面主要有两个曲目,一个是在中国耳熟能详的《赛马》,由越南的竹乐队和中国的乐器二胡演奏者来合作。另一个是《云飘飘,雨飘飘》(类似中国的茉莉花),这个曲子在越南家喻户晓,由我本人与越方的三位音乐家合作演奏。”

陈晓栋先生介绍说,“参加这次音乐会演出的中方演奏家和歌唱家大部分是参加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的前几届获得金奖的选手。这些选手也是中国各音乐学院的高材生。这些主要是独奏上和独唱。”

谈到这次活动的发起,陈晓栋先生说,“我们不久前刚在南宁举办了中国第五届国际青少年活动,到越南举办中越友好音乐会也是这个活动在越南的一个延伸。也就是说,在中国驻越大使馆没有介入这个活动之前,我们本来就想在河内做一台音乐会。当然有使馆的支持,活动会更官方,会更受到重视。”

陈晓栋先生说,“本来我们打算在越南河内大剧院举办,但由于大剧院临时通知我们那里要举办重要会议,我们不得不将演出转到越南国家音乐学院音乐厅。场地订金我们已经交过了。当然,举办这次活动的费用蛮大的,100多个学生的家长都要来,所有费用都是我们自己来掏腰包。当然,真正出钱的是此次中方的艺术团团长,也就是杭州梦瑞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沈永江先生。此次音乐会的最终决定权在他。我只是活动的组织者之一。”

陈晓栋先生坦言道,“到越南举办这次活动,我们是亏钱的。当然,组织这个活动起初也不是要在越南赚钱,只是想把活动做好。虽然后来预算是亏本的,但还是坚持做。因为,我们在国内举办的国际青少年活动,是商业活动,作为学生夏令营,我们要收取费用的。但到越南来举办活动,我们请演员,这个需要我们自己付钱,因为在国内的赞助商没有兑现承诺。尽管如此,我们仍坚持要做下去。这次活动中有童光荣的竹乐队和中国大使馆的支持,缓解了我们的压力。”

陈晓栋先生说,“这次活动是纯民间活动,很多演员都是免费友情演出。这次中越友好文化交流活动的主题就是‘促进中越民间交流’。”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