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  >>  正文
秦川:重温忘战必危,更加蹈厉奋发
秦川
2015年09月02日

既不逢五也不逢十,中国今年为啥要大阅兵?是为了炫武力、秀肌肉,还是为了警告、震慑日本,还是说其实没啥实际用处、就是个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自从今年3月官方确认阅兵起,关于抗战阅兵的各种猜测和议论就一直不曾停歇。(9月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

上万人收阅、动用500多件不同型号装备、近200架多种型号飞机,阵势如此之大,不是炫耀武力秀肌肉是什么?随着阅兵日临近,如此论调越来越多。将阅兵简化为秀肌肉,显然是偏颇之论。阅兵确实要展示军队装备、展现军人形象,但展示目的不是打仗,更不是穷兵黩武,而是表达一种价值观,比如忘战必危。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古代军事家的这句名言,搁在今天也是至理名言,葆有蓬勃生命力。不好战,也不能忘战,好战的吴王夫差亡了国,不重视军事的徐国偃王也走向灭亡。正因如此,古人还说过,兵不可废,废则召寇。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2013年12月27日,习近平在一次重要会议如此强调。言辞剀切,令人动容。保持足够的军事实力,才能保护民众安宁,保卫国家安全。

所谓的忘战必危,实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有足够实力迎接挑战,乃至战争。和平不是呼吁出来的,领土完整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越向往和平,越需要保存制止破坏和平的力量。二是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国力再强大也不可掉以轻心,此之所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我们正处于堪称历史上最难得的和平时期,和平来之不易,但在品味和平之美时,不可忘却战争之危。慎战,不是不战,更不是忘战。"黩兵远出,久而不返,内虚外怨,此灭亡之日也。"不可黩兵,但是兵不可废、亦不可无备。

自古以来,中国就十分热爱和平。诚如习近平所称,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至今为人高度认同。正因为热爱和平,才不愿意战争毁灭和平,才铸就强大实力捍卫和平。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大公报在第二天的社论中写了这样两句话:我们一贯声言,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人民为敌。若冤冤相报,无有已时,那绝不是人类相处及世界安宁之道。在那个时代,在那种语境,有此认识,弥足珍贵。今天,我们同样有此认识,我们同样反对黩武,同样呼喊安宁之道。重温忘战必危,更加蹈厉奋发,我们责无旁贷。

(本文为中国日报网天下专栏独家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管理员】
资深评论员,供职于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