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青  >>  正文
李映青:从田间地头唱响的“天籁之声”
李映青
2015年11月18日

这是我第二次坐在这个简易的教堂里听云南富民小水井苗族合唱团的演唱,当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清唱剧《弥赛亚》响起,我的心安静下来,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富民小水井苗族合唱团的歌声感动了每一位听众
如此专业的四声部合唱,不是出自专业的演出团队,而是出自云南富民县大山深处一个名叫小水井的苗族村寨。歌手就是当地的苗族农民,在换上民族盛装站到教堂的舞台上之前,他们还在田间地头忙碌着。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村里的苗寨农民,站在舞台上一开口就是地道的美声发音。亨德尔的《弥赛亚》选段、贝多芬的《欢乐颂》、舒曼的《茨岗》、莫扎特的《荣耀颂》、《哈利路亚》、《圣婴诞降》……复杂的声部轮替,被他们唱得井然有序。《长街宴》、《太阳照常升起》等中国歌曲,层层叠叠的歌声跌宕起伏,别有一番味道。闭上眼睛聆听,一定认定这是一支专业的合唱团在演唱。这群有着质朴微笑的农民们生活在地处昆明市西北的富民县一座海拔2300多米的山上,他们没有一个人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100多年来代代口口相传的歌声,已经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
据说,在这个只有140多户人家的苗族村落里,每位村民从小就跟父辈学习唱歌,每个人都会唱歌,每个人都爱好唱歌。20世纪初的这个偏僻苗寨,山路虽然崎岖,但是村民们却学会了用美声唱法哼唱福音歌曲。1986年起,村里还自发组成了合唱团。
“近百年来,西方的合唱艺术不断在变化、发展和演变,而小水井却保留了一个世纪前西方唱诗的传统、技巧和方法,现在,不少国外音乐学者都到这里来寻根。”
富民小水井苗族合唱团团长张晓明说。

团长张晓明和他的农民朋友们
小水井苗族合唱团的天籁之声,令许多听过他们合唱的人们深感惊诧。农民与古典音乐,在很多人心里这两者风牛马不相及,相差太远,可这群农民却唱出了大山,走进青歌赛、央视春晚、聂耳音乐周、中央音乐学院、北大百年讲堂以及联合国会议的音乐殿堂,一次又一次让听众震惊,一次又一次感动了现场的听众。
我有时会想,他们为何能把歌声唱得如此和谐美妙?富民小水井苗族合唱团团长张晓明说,因为他们懂得退让。大家一起唱歌时,谁的音高了,就退让一点,这样就与大家的歌声默契了。正因为每个人都懂得 “退让”,这个偏僻的苗族村寨民风古朴,至今仍夜不闭户,村民之间和和睦睦,从来没有红过脸。
音乐对于他们,是坚持,是快乐,是梦想。歌声,让他们顽强地克服了种种苦难。歌声,让他们开拓了眼界。歌声,让他们逐渐改变了贫困的生活面貌。如今的小水井,因为有了合唱团这张名片,引来了各方面的关心和帮扶,这些苗族同胞们的生活已经今非昔比,但是他们还是坚守着质朴单纯的生活方式。夺过全国比赛金奖的他们出名了,许多演出机构都主动来接洽,但是他们的内心依然平和并懂得感恩,在他们的心里,大山才是他们真正的归宿。
关于作者:李映青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