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上交所受理了迪哲医药的再融资申请,并于去年12月13日提交注册申请,今年2月8日,迪哲医药发布公告,其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证监会同意注册。
今年1月17日,迪哲医药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6,000万元左右,同比增加294.35%左右;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86,500万元左右,同比亏损减少21.91%左右。
与大股东持续关联交易,应收账款数据矛盾
截至募集说明书注册稿公布(2025年3月10日),迪哲医药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下称“先进制造”)与大型跨国医药上市公司AstraZeneca PLC(下称“阿斯利康”)全资子公司AstraZeneca AB(下称“AZAB”)并列为第一大股东,各自持有迪哲医药股票108,923,023股,分别占再融资发行前总股本的26.69%。
2020年6月,迪哲医药与大股东AZAB签订协议,约定迪哲医药为阿斯利康及其关联方提供细胞系筛选、生物样本检测、科学合作及学术研讨等技术支持服务。
2020年-2021年,AZAB及其关联方系迪哲医药的唯一收入来源,关联交易销售额分别为2,776.08万元、1,028.54万元,均为其他业务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迪哲医药关联交易的相关财务数据出现了矛盾。
据IPO问询回复,2020年末,迪哲医药向AZAB及其关联方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所形成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692.02万元。然而IPO招股书和上市后公示的2021年年报均显示,2020年末,迪哲医药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690.29万元。
除了提供技术服务外,迪哲医药还长期向关联方租赁房产。
相关公告显示,迪哲医药向阿斯利康控制的企业租赁其坐落于上海市亮景路199、245号4幢的房屋。合同有效期为2018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租金及相关的物业管理和服务费总计为每年1,666.00万元。2023年,迪哲医药向阿斯利康控制的企业支付房租租赁相关费用实际发生金额为2,463.87万元,2024年预计发生金额为2,700.00万元。
生产研发均依赖外包,自主能力有待加强
截至2024年上半年,迪哲医药仍采用生产外包服务(CMO)的形式进行生产。
据迪哲医药官网新闻动态,其自主研发的两款源头创新药物舒沃哲®(通用名:舒沃替尼片)和高瑞哲®(通用名:戈利昔替尼胶囊)已纳入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据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2024年国家医保新增谈判和新增竞价产品挂网信息(广州平台),迪哲医药的产品戈利昔替尼胶囊、舒沃替尼片的生产企业均为上海合全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合全医药”)。企查查显示,合全医药曾存在违反生产卫生安全、职业病防治措施不合格被浦东卫健委处以行政处罚的情况。
(截图来自企查查)
迪哲医药的研发支出金额巨大,但其研发费用中存在大量的委外研发。
据再融资问询回复,2020年至2023年1-6月,迪哲医药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39亿元、5.88亿元、6.65亿元、3.43亿元。同期,研发费用中的研发服务费分别为1.85亿元、3.60亿元、4.11亿元、1.84亿元,占当期研发费用的比例分别为42.11%、61.33%、61.78%、53.60%。
项目较环评有变动,相同投资额下产能缩水
据迪哲医药发布的《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下称“可行性分析报告”),拟募资总额不超过18.48亿元,其中10.42亿元拟投入新药研发项目,6.07亿元拟投入国际标准创新药产业化项目(下称“产业化项目”),2.00亿元拟补充流动资金。
据可行性分析报告,产业化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0亿元,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迪哲(无锡)医药有限公司。再融资问询回复(2023年9月签署)中披露,产业化项目拟建设1条片剂生产线和1条胶囊生产线,建设完成后可实现7,000万片剂和2,000万粒胶囊年产能,主要生产舒沃替尼、戈利昔替尼及DZD8586。
据环评文件(2023年1月编制),产业化项目的总投资同样显示为10亿元,原定施工工期为2023年2月至12月,建成后预计年产2.2亿片剂,0.8亿粒胶囊固体制剂的生产能力,生产的固体制剂主要为舒沃替尼、戈利昔替尼和DZD1516。部分产品和总产能数据出现了差异。
据再融资问询回复,DZD8586为血液瘤适应症产品,预计于2026年进入NDA申请/获得注册批复阶段;DZD1516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适应症产品,预计于2027年进入NDA申请阶段。
另外,在相同总投资金额的前提下,相较于环评文件,再融资问询回复披露的产业化项目年产能少了1.5亿片剂、0.6亿粒胶囊,或直接影响项目的预估收益。(本文仅为作者个人研究论述,不代表本网观点。)
(陈诗卉、李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