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君  >>  正文
那一抹巴西咖啡香
珂君
2014年09月09日

 “您需要一杯咖啡吗?” 打着白色领结,穿着笔挺西装的侍者轻声问道。

 我看了看手表,已经是晚上10点了。

 这不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无论多晚,无论是在路边小店还是在高档餐厅,侍者都会尽职尽责的问用完餐点的客人是否需要来一杯咖啡,似乎如果没有这一杯咖啡,晚餐就没有办法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事实上我的巴西朋友们通常都会理所当然在饱餐之后来上一杯,而我这个努力适应巴西文化的东方人,则往往会由于担心夜不能寐而拒绝这最后一道程序。

 “不用了,谢谢。” 我尴尬的笑笑,看着侍者失望的转身离开。

 当我2011年第一次踏上巴西的土地时,就发现咖啡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咖啡对于巴黎人来说意味着塞纳河左岸那一个个精致优雅的咖啡馆,对于巴西人来讲咖啡则是最接地气儿的一种存在。在巴西利亚或者圣保罗的街头随意溜达,每走10步就能找到一家售卖咖啡的小店,这些小店往往没有漂亮的装潢,甚至没有椅子-他们的客人一般都是5分钟解决战斗-但是这里的咖啡却味道香醇。如果是在里约,则能在海滩边上见到许多推着自行车的小贩,他们一般会随身带两个保温壶,一壶是咖啡,一壶是热牛奶,花5个雷亚尔就能换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

 咖啡还能这样喝?是的,在巴西喝咖啡,拼的就是随意。

cafezinho

 当然,在这些小店中你是很难找到拿铁和卡布奇诺等花式咖啡的,他们通常会售卖三种咖啡:咖啡加牛奶(cafe com leite),expresso和cafezinho。在巴西利亚的咖啡馆儿,店员甚至不知道拿铁为何物,卡布奇诺更是天方夜谭,这在我简直不可思议-在北京无论多么不入流的咖啡馆都会供应拿铁,而在这里竟全然消失不见。经过一番挣扎无果后,我也只好入乡随俗,在如释重负的店员面前点了cafezinho。

 cafezinho字面意思是“小咖啡”,杯子非常小,味道浓烈,是巴西上班族的最爱。我居住在圣保罗的金融街附近,周围遍布写字楼和银行,于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经常能看到简陋的快餐店或面包店门口聚集着几位西服革履的商务人士,一手捏着一杯cafezinho,一手拿着一块蛋糕,畅快的边吃边聊,精英的派头与散乱的背景对比强烈,成为一景。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地,在这片土地上大约生长着39.7亿棵咖啡树,大部分集中在巴西南部四个州,大大小小的种植园郁郁葱葱,咖啡树迎着南半球的阳光恣意的生长。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彼得•纳瓦罗曾经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如果巴西下雨,就买星巴克股票》,虽然讲的是股票市场的理论,却侧面反映了巴西的咖啡价格浮动是如何影响世界咖啡产业的。 

 也许就是因为咖啡的产量如此巨大,在巴西的星巴克咖啡售价远远低于中国,甚至低于美国。一杯中杯拿铁在圣保罗的售价通常是8雷亚尔左右,相当于不到24元人民币。然而即便如此,这个所向披靡的咖啡连锁巨头却在巴西市场举步维艰,在2006年进入巴西市场后,星巴克一直努力扩大自己的客户群,然而经过数年的发展在巴西全境仍然只有14家分店,而在中国,这一数字是1000多家。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因为当地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咖啡文化。我的一位巴西朋友告诉我,对于巴西人来讲星巴克的咖啡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咖啡,而是“液体蛋糕”,那种由咖啡,奶油,巧克力和厚厚的奶泡组成的大杯饮品早就丧失了咖啡的吸引力,“要是当甜品吃倒是挺不错的。”

 虽然巴西人自豪于自己的咖啡,但是其咖啡产业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由于大规模种植和加工,巴西的咖啡豆虽然产量大但是工艺却并不精进,所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巴西咖啡产量是哥伦比亚的2到3倍,名声却远不及这位拉美伙伴。巴西的咖啡偏酸,加上咖啡本身的甘苦味道,口感顺滑,后味尤其悠扬。在众多本地咖啡种类中,Bahia州生产的咖啡豆由于其较为精细的加工工艺,口感非常好,但是有意思的是这种质量上乘的咖啡豆往往只能在巴西境内找到,并不出口,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巴西人没有经济头脑,但是对于巴西人来说,能喝到最好的咖啡比多赚几两银子要重要得多。

 像这样“没有经济头脑”的事情在巴西可以发现很多,比如巴西政府为了保护环境拒绝大兴土木,无论是多么大的投资项目,如果想要动工都需要经过漫长严苛的“环境评测”,否则就要被重罚,比如巴西人就算是很缺钱也不愿意因为加班而牺牲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比如巴西的商店餐厅娱乐场所在周日全部都关门,走在大街小巷有一种进入空城的寂寥感,让习惯周末血拼的国人们无所适从……在巴西不仅仅有足球和桑巴,真正有意思的还是这里独特的文化和理念,而这种独特甚至是顽固,在它的咖啡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若君也在巴西游,请一定要去一家当地的咖啡馆,说一句“店家,上杯cafezinho!”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驻巴西圣保罗记者站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