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学  >>  正文
斯泰恩博克:高质量生活水平并不是一堆数字
新经学
2014年10月16日

220px-SteinbockDan_(face)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根据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预计将增长到17.6万亿美元,另一方面,美国的这一数据则预测为17.4万亿美元。然而,实际上中国并没有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为了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我们需要相应的数据,而这个数据通常是根据每个国家自己的货币计算的,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数据转化成通用货币(通常是美元)。一般会采取两种方法完成这种转化。

一种方法是基于市场利率——也就是外汇市场的利率。正如每个国际游客知道的,在国外只能通过现金来兑换货币。

另一种方法是基于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就是一国货币被转化成在另一国的购买力。毕竟低收入国家的非贸易商品和服务比高收入国家便宜得多。举例来说,在上海理发比纽约便宜多了。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用市场汇率和兑换汇率会有重大不同,但并不是不可估量的。不过,对于发展中经济体来说,这种不同既体现在质上又体现在量上。

根据市场汇率计算美国2013年经济为16.2万亿美元,而用购买力平价计算,则接近17.6万亿美元。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根据市场汇率计算为8.4万亿美元,而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16.2万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

根据市场汇率来看,中国GDP大约是美国的55-60%。中国将迟早会超过美国,不过会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而不是现在。

如果根据购买力平价来衡量经济体的话,印度在2003年超过德国,2008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富有的国家了。印度尼西亚经济将超过英国,而菲律宾的经济也会超过瑞士。

但如果用市场汇率计算GDP,印度只能排到全球第十,超过美国还得花很多年。同样的,印尼经济只是英国的三分之一左右,而瑞士经济则是菲律宾的2.5倍。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生活标准差距很大。根据人均GDP计算,英国大约是印尼的四倍以上,而瑞士则是菲律宾的八倍。

实事求是来说,将PPP替代为人均GDP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福祉。在比较不同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更有意义。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仅比得上美国的2%。对比现在的数据是20-25%。考虑到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速度,美国的生活水平只比中国高四五倍了。

那么还有什么必要用PPP来比较经济呢?通常这更具有政治而非经济意义。这种带有迷惑性的数据能将发展中经济体国家的注意力从绝对或相对贫穷上引开。世界银行将每天收入低于1.25美元(7.66人民币)定义为贫穷,或许这在中国还付不了一顿饭钱,更别提买房和其他开支了。

但美国三口之家(包括一个孩子)的贫困标准为19800美元——中国人均(名义上的)GDP的2.8倍(印度相应数据的13倍)。

这一惯例也是很自私自利的。西方总是强调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是最严重的环境污染者。发达国家人均污染排放量是中国的四五倍,更别提那些更为贫穷的发展中国家。

尽管中国还不是世界最大经济体,它有希望在2020年代完成这个成就。想到这是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这真是令人期待。

不论如何,高生活标准需要更高的生产力。对于中国则意味着需要完成工业化并转型成后工业化经济。同样,在城市化方面,中国接近55%,而发达国家则是80-90%。

中国经济开始从粗放型向创新型转型,不过迎头赶上还需要时间。

最后,生产力才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也是“美国梦”的内涵。中国梦与此没有本质区别。

关于作者

丹•斯泰恩博克(Dan Steinbock)是美国智库印中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访问学者、新加坡欧盟中心访问学者。

本文发表于10月15日出版的《中国日报》。

【责任编辑:管理员】
探问全球经济新问题,思考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