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东  >>  正文
胡美东:福建投身于“新工业革命”的浪潮
胡美东
2015年04月27日

随着“中国制造2015”的提出,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成为各省市工作计划中的热词。在东海之滨的福建,一股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浪潮也在悄然兴起。

图1:在晋江鞋博会上,自动化的台湾鞋机广受欢迎  彭娟摄

在晋江鞋博会上,自动化的台湾鞋机广受欢迎  彭娟 摄

4月下旬,在第十七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天岗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已经被客商们包围了。据介绍,传统的鞋机需要60~100人操作,自动化的鞋机却只需要1~2个人,而价格差异不过在1.5倍左右。紧扣时下的生态环保概念,自动化技术在节能上亦有突出表现,相比传统工艺,全伺服器可节约50%左右的耗电。

自动化鞋机的广受欢迎,源于晋江市现在正在力推“晋江制造”的升级版——“晋江智造”,首要的就是发展“数控一代”。晋江市人民政府市长刘文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所谓“晋江制造2025”,首先是发展数控一代,其次是为传统产业大面积的智能化改造提升,提高劳动生产力,“形象的说法是‘机器换人’,以机器替代人工”。

“晋江智造”是“泉州制造2025”的组成部分之一。2015年,《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及2020行动计划》出台,明确今后十年(2015~2025),通过科技创新和实施智能制造、提升品牌战略、服务型制造三大行动,带动泉州制造业面貌焕然一新,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进而实现泉州制造业的由大变强,跻身中国制造业强市之列。

如果说作为欧洲机械制造中心的德国,擅于大型机械制造,那么在新一轮转型升级中,中国雄心勃勃地想要实现的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覆盖的是数控一代、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尖端领域。如果说德国的“工业4.0”是德国在面对美国的信息产业和中国的制造成本侵袭下,试图摸索未来工业生产的途径、重建产业优势的战略选择,那么“中国制造2025”则代表了中国在有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可以说,“中国制造2025”主要落脚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智能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或者说,通过智能化、信息化,引领工业化的发展。

当然,随着“机器换人”时代的来临,当机器把劳动生产率提高数十倍时,对“新型产业工人”的需求也呼之欲出。一方面,新技术对人力的要求减少,意味着人力的过剩,令传统产业工人压力重重;另一方面,新时代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级技工、工程师的需求却在增加,也可视为倒逼产业工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当新型职业技术院校、职业技术培训成为工人中热门的选择时,“新工业时代”也在逐步走近。

4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闽考察。到泉州“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龙头企业福建泉州嘉泰数控机械有限公司时,他再次强调,中国经济要长期保持中高速,必须迈向中高端,须加速推进“中国制造2025”。

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福建正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福州将建设成为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而厦门,以创新驱动为“发动机”,以“机器换工”为路径,充分发挥新兴产业的优势,一步步地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蜕变。泉州,以“数控一代”为突破口,创新一批数控装备与系统、工业机器人,并在泉州特色传统优势产业领域推广应用,力图令泉州制造“脱胎换骨”。

从工业革命伊始,制造业便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当“新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若不能成为傲立浪头的弄潮儿,就只能在身后的沙滩上沉默。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福建,这都是一次倒逼工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却也是一次“制造兴邦”、“制造兴省”的机遇。

关于作者:胡美东,中国日报驻福建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