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  >>  正文
台湾的亚投行使命与宿命
张敬伟
2015年05月06日

“朱习会”,堪称两党两岸承前启后之举。承前--按朱立伦所言,他在两岸关系上是“连规朱随”、“马规朱随”--即坚持“92共识”和反台独立场;启后--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提出了建设两岸关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国共两党应该加强交流、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共话两党关系发展新前景。

在此基础上,再来审视朱立伦登陆的核心议题--台湾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的问题,内中逻辑就相当清晰。

习近平主席对台湾加入亚投行“持欢迎态度”,但前提是“在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情况下作出妥善安排”,且两岸要“加强研究、务实探讨”。

习主席一席话,不仅着眼于亚投行,也泛化至太歪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一揽子问题上。台湾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是前提要件,而且也不仅仅是国共两党的问题,而是“两岸问题”。如果说台湾加入亚投行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且岛内各派政治势力达成了共识,两岸自然可以“务实探讨”。

问题是,执政的国民党希望加入亚投行,但遭到了来自民进党和相当民众的反对。台湾加入亚投行还在动议环节,从蔡英文到各派绿营大佬及绿营舆论以所谓的民意、民主予以呛声。听取绿营杂音一片,似有重新喧嚣起所谓反服贸的“太阳花”运动之势。

国民党“剃头挑子一头热”,把控不了台内政治和民意大势,加入亚投行的好事就可能变成了坏事,不仅为两岸经贸合作制造新的困扰,也有损亚投行的良好大局。

台湾要实现加入亚投行的使命,必须要超越岛内蓝绿恶斗和民意分野的宿命。

尴尬的是,无论是马英九和朱立伦力推台湾加入亚投行的愿景,抑或蔡英文等绿营大佬对台湾加入亚投行的阻滞,岛内政局呈现出来的依然是纷扰难息的政治乱象。

在此情势下,台湾何时加入和以什么名义加入,都还存在变数。但是,作为亚投行的“最大股东”,中国对台湾加入亚投行的大门是始终敞开的。

4月13日,国台办明确表示,中国已拒绝台湾以创始成员身份加入亚投行,不过欢迎台湾在未来“以适当名义”加入亚投行。所谓“适当名义”,是有惯例可循--在亚洲开发银行和亚太经合组织及奥运会,台湾是以“中国台北”为名称,在世贸组织,台湾则被称为“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总言之,在全球性机构中,台湾作为成员并不具有主权国家特征。“中国台北”则凸显一个中国原则,而且台湾属于中国的一个地区。

这是台湾应有的自知之明。当然,也是台湾加入亚投行应该具备的政治常识--譬如亚投行作为国际开发组织,其章程属于国际公约,创始成员一般应是主权国家。台湾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创始成员国是不切实际的奢望。中国拒绝应在常理之中--问题的关键是,除了绿营的捣乱,马政府在亚投行的问题上也存有机会主义的心理。在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方面,马政府是明知不可为而侥幸为之。现在申请成为一般成员时,台湾方面看似退而求其次,实则又在所谓名义上搞名堂,讲求所谓的“尊严、平等”--以“中华台北”作为加入名称。马政府甚至放出狠话,若台湾即如亚投行不能体现“尊严、平等”,台湾宁愿不参加。台湾方面甚至认为,加入亚投行可推动台湾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一方面,马政府希望能以台湾属意的名称加入亚投行,以帮国民党度过执政难关,以便在2016年岛内大选中为国民党加分。另一方面,马政府“尊严、平等”一番话又是讲给民进党听的。朱立伦登陆,也是在为台湾加入亚投行背书。不过,无论台湾以什么名义加入亚投行,“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必须坚守。习近平主席“持欢迎态度”也是建立在这一原则基础上的。

就现实而言,台湾在加入亚投行的问题上既无政治捷径能走,机会主义也不管用。就国民党而言,明确“反台独”的沉勇态度,不在“92共识”上玩文字游戏,不管是加入“亚投行”还是处理其他两岸事务,才是现实之举。

不管国民党如何做,绿营都会给其贴上抹红与抹黑的政治标签。何况,2016年国民党能否保住执政权还是未知数。国民党没有必要瞻前顾后,在台湾加入亚投行的名称上捣糨糊。

本文为中国日报网《天下专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管理员】
国际关系、财经专栏作者;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香港天大研究院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