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涛  >>  正文
“中国裸捐第一人”需要什么样的祭奠
王传涛
2015年05月12日

2015年5月2日,“中国裸捐第一人”93岁的著名慈善家余彭年先生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给社会留下近百亿元善款。余彭年长孙彭志兵说,虽然尚未正式评估,但保守估计余彭年的资产在70亿至80亿港元间。这笔慈善信托将按照他生前愿望主要用于针对白内障患者的“彭年光明行动”和针对高校的教育捐赠资助。(5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谈及“裸捐”,国人非常容易想起一些很失望的事。比如,2011年初,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宣布“裸捐”之后,来北京办了一次“慈善晚宴”,劝我国富豪和企业家大发善心,向他们一样“裸捐”,不料结果很是悲催,无一人愿意给他们二位面子;再比如,今年“两会”期间,功夫巨星成龙也收回了“裸捐”的成命。

更加上,自“郭美美”事件以来,我国慈善体制的社会公信力已经降至冰点。国人做慈善的热情,也大大降低。同时,我国慈善体制和相关慈善机构的财务不透明状况,也屡屡被公众所诟病。数据显示,2011年出现郭美美事件,2012年红十字会的受捐款项便减少了6成;2013年再减少两成。

此语境下,“中国裸捐第一人”余彭年,给国人带来了许多的感动和惊喜。接下来,在接近百亿港元的助力之下,“彭年光明行动”和针对高校的教育捐赠资助将逐一落地。此外,余彭年先生的裸捐之举,更对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富豪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意义。

然而,如果社会对于余彭年先生的感激、祭奠与缅怀仅仅表现在道德上的感化与语言上的感恩,恐怕之于我国慈善与公益事业的推动意义也是非常有限的。更主要的,整个社会当思考另外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我国慈善事业慈善制度仍然不健全,甚至是有很大的管理漏洞,那么,我们便不能期许“中国裸捐第二人”、“第三人”。甚至于可以这样说,谁将步余彭年先生的后尘,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这种慈善现状之下,更多的“裸捐”只能依赖于富豪个人的道德发酵。

笔者认为,祭奠“中国裸捐第一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要让“裸捐”后继有人,而不能让余彭年先生后继无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慈善体制发酵,这显然离不开以下两个要素。一是,与“裸捐”相对应的必然是“裸晒”。即相关慈善机构,要对所有的善款实现无死角的曝光,要把慈善做到阳光之下;二是,要制定并完善遗产税征缴机制,即让所有的富二代在继承家业时感觉到高税的存在,也要通过向富人征更多的税来实现更大的社会公平。

慈善事业是弥补社会缺陷、促进社会实现正义和公平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裸捐”不应该是我国慈善行业的昙花一现,也不应该成为可遇不可求的事。要激发更多的人做慈善的热情,就不能只靠道德感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慈善体制是不是能够让人放心,我们的财产继承体制和社会的公平系数是不是能够让人视金钱如粪土。

【责任编辑:管理员】
80后,历史学硕士,专栏作者,已在纸媒发表30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