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晋一  >>  正文
古代那些牛气的学霸们
白马晋一
2015年06月04日

何谓“学霸”?顾名思义,即学界的霸主。若参照现代释义,大抵指秉着“没有学到死,就往死里学”的原则,甚至动用各宗非常规手段或工具以达到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忘情遨游的一类人。不用说,这样的学霸,当今不少,古时也有。譬如“悬梁刺股”这个典故,就是古代学霸的真实生活写照。

提起“悬梁刺股”,得先谈起两个人物。第一位叫苏秦。这个苏秦,略读历史的,大概都听过他的名字,“官方认证”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但他的出身,却不是很好。根据史料记载,我们的苏秦同志,生在一个贫苦家庭,按现代话讲,就是“穷二代”。幸运的是,他找了一位好老师,即当时学术界的金牌专家鬼谷子。学成之后,苏秦志气满满,找了算命先生卜了一卦,见名字带有“秦”字,于是欣然奔赴了人生的第一站,秦国。

可是,就当苏秦满腔热情地给当时的秦王,即秦惠王描绘一统天下的蓝图时,得到的,却是一盆冷水。秦惠王看着这位千里迢迢而来的年轻人,笑道:“寡人闻之,买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战国策》有载)。秦惠王果然老道,可是一语双关。明面上,交待了秦国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丰满羽翼,逐鹿天下的事,他日再说,暗地里,倒是给了提点,年轻人啦,你的专业知识,还有上升的空间嘛,不妨回去继续深造一番,待羽翼长成,择日再来如何?

在秦国吃了闭门羹,苏秦学霸之路,此时却终于开启。原来,苏秦此前说秦,可是信心满满,在家里夸下了海口,定要“知识改变命运”。可如今,盘缠花完了,衣服也破了,回家后,气氛一下就不对了。父母不理他,妻子都不管他,至于家中嫂子,更是对他视而不见(“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此时此景,苏秦心中悲愤,暗暗立誓道: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于是,索性闭门不出,做个彻彻底底的“家里蹲”,将鬼谷子以及其他各宗大师的专著通通翻出,逐字逐句地进行研读。不过,人毕竟不是读书机器,难免有困倦的时候,苏秦是个聪明人,倒也悟出一套方法,文艺点讲,即通过肉体修炼引导精神最终胜利。简单的说,就是累了时候,以锥刺腿,痛了,自然精神来了。日以继夜,如是轮回,学霸终于出关了。

出关的苏秦,记恨着秦国给的冷饭,于是不遗余力地游说齐、韩等六国,合纵抗秦,更不可思议地身任了六国的宰相(这行头,有点像如今拿到剑桥、哈佛等六所国际名校的博士学位证书,牛气的不行了)。有意思的是,当他衣锦还乡之际,原先嫌弃他的父母妻子,郊迎三十里,一脸恭维,而他那个不长心的嫂子,更是匍匐蛇行,跪在地上一身卑微。人生,就是这样势利。

第二位登场的人物,是汉代的大学者孙敬。不过,相比于前辈苏秦的功利,他对学问的热情,要更为纯粹些。本着对知识的热爱,这位学霸,每日起床伊始,也不刷牙洗脸做面膜,就捧着书翻来倒去地看,这般从晨曦微露一直读到皓月当空。假如看倦了想打盹怎么办?当今学子大多会刷刷“微博”、摇摇“微信”调节一番。孙敬是学霸,当然不会这么做。他大抵是从苏秦“肉体折磨大法”里找到了灵感,拿一根绳子系在头顶上(古时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因此基本不剪头发),绳子另一端挂在屋梁上。这样,当然无法打瞌睡了。如是,我们的学霸孙敬,终于成为当时的大学者。当然,他的事迹,也感染了许多立志当学霸的年轻人,这些学子们,不远千里,负笈担书,向他求学解疑、请教学问。

当然,中国的古代实在太长了,长得让浸淫在岁月河流里的学霸,数不胜数。除却悬梁刺股,还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一个个典故,让我们不禁在一声声惊叹中婆娑着泪眼,满怀感动地把伏案励志的学霸们一页页翻过。当翻到唐朝时,有位学霸,却不得不说,此人名头极响,叫做韩愈。

我们认得韩愈。一是他的官方认证,“唐宋八大家”的领军人物。二是他写过一篇很出名的文章,叫《师说》。但我们记住的,是成名之后的大师韩愈。成名之前的韩愈,辛酸的学霸之路,却是可以一说。我们的韩愈同志,身世其实颇为凄凉,三岁丧父,后随兄嫂辗转各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年幼寄人篱下,看尽冷暖,早熟的韩愈暗暗发誓,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人生。

如何读?苏秦孙敬的“悬梁刺股”似乎过于粗暴了,韩愈倒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首先,制订学习计划表,内容其实也简单,就是一天到晚的读,白天有太阳,就依着日光读,至于晚上,就点着油灯,常常一读就是通宵(“焚膏继晷”的典故说得就是韩愈)。其次,为了保证学习的效率,使注意力时刻集中,韩愈读书时,口中时常念念有词,嘴巴不停,手也停不下来,翻阅着各种典籍。困意来袭之时,韩愈就会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手舞足蹈大声诵读(现代流行的“疯狂英语”学习法,大概就是从韩愈那里找到灵感)。

有意思的是,我们这位韩愈同志之于学习,可谓到了如颠如狂的地步,但他的学霸之路,却走得并不舒坦。根据史料记载,韩愈年轻之时,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按现代话讲,就是资深高考复读生)。后勉强压线,考取进士以后,依照唐代律例,还得参加吏部选拔考试(大概相当于干部资格认定考试),韩愈又考了三次,均都失败。当然,这一系列的打击,却没有摧毁这位超级学霸的斗志,愈挫愈勇的韩愈,此后又经过数十年的磨砺,终成一代大师。

最后一位登场的学霸,在历史上也的有名大师,叫做欧阳修。这位欧阳修,虽和韩愈并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但前后相隔了逾两百个年头。即便岁月隔望,失了坐下来攀谈的机缘,但二人的身世,倒有几分相同。我们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只得靠给别人家洗衣服、做针线活来维持一家生活(古代学霸似乎都有以下属性,不是爹妈死得早,就是穷得叮当响,要么两者兼有)。当时工人出工费,远没有现代那么贵,欧阳婆婆是攒不了太多钱。     

到了入学年龄,家贫的欧阳修自然不能入塾(古时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嘛),只得跟母亲习字。没钱买纸怎么办?他就把细沙倒在院子里当纸,将芦苇杆当笔,如是接受启蒙教育(现代提倡无纸化教学,如此追溯起来,欧阳修可算开山鼻祖)。即年长一些,母亲咬咬牙,倒也用打工挣来的钱,向别人家盘了一些旧书,供其汲养。

无疑,欧阳修是位打小就颇具环保意识的学霸。但欧阳修有趣的地方,不在他的励志,而在超脱。《默记》里有这样一出记载,甚是好玩。欧阳修去省城参加“高考”,邻座有位李姓考生,不知是高考前夕“撕书PARTY”玩得太HIGH,还是早餐吃得不太卫生,或真是太过紧张,反正是趴在桌上直冒冷汗,无法答卷。

这一切,自然被早早答卷完毕的欧阳修看在眼里。起初,我们的这位学霸,还只是给邻座使个眼色,握着拳头喊加油。不过,欧阳修不是志玲姐姐,这“加油”声喊得不够嗲,也不够酥,李某依然趴在桌上,没有丝毫回应。这下,我们这位好心的学霸急了,趁监考老师出门“打电话”的当口,将自己的答卷放在李某面前,供其参考。至发榜时,欧阳学霸自然是第一,而李某也因为在卷中得到“灵感”,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有意思的是,这位李某,后来官至郎中。可这年纪越长,越记惦起那些青春往事。为了表示对欧阳修这位堪称“学界良心”的大恩人的满满感激,我们的李郎中,特在家庙旁设一神位,供奉着欧阳修的画像。画像旁,饱含深情地写道:信修哥,不挂科!

 

 

【责任编辑:管理员】
作家、知名博主、现代教育研究者,已出版图书作品《三国其实是个娱乐圈》、《别说你懂三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