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  >>  正文
“静香是个绿茶婊”!媒介过度消费究竟怎么了
康斯坦丁
2015年06月16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恶搞”开始成为互联网流行文化的主旋律。尤其是“毁童年”系列,在让大众高呼童年不再的时候,又多了一种大肆破坏的快感。近段时间,被毁的最厉害的就是《哆啦A梦》里大雄朝思暮想的女神——静香。

原本天真烂漫又可爱的静香,竟然被认为是一个绿茶婊!而且看来还不是空穴来风,很多“大神”都给出言之凿凿的证据。在微博、论坛、知乎等媒介渠道上,“静香是个绿茶婊”也成为最热话题之一。窃以为,不管静香到底是不是绿茶婊,都证明文化正在被过度消费。而这,正是我最担忧的地方。

有预谋的营销策划 静香成牺牲品

原本静香只是《哆啦A梦》系列中一个看似重要,其实只是代表大雄希望实现“屌丝逆袭”的目标,存在感爆弱。但随着大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国内的上映,静香突然就火了。“静香是个绿茶婊”的话题,席卷各个媒介。在微博上,此话题的阅读量达到945.1万,讨论近8000条!

通过百度搜索相关话题,竟然有600多万个结果!这明明还是没几天的事,就已经具有如此大的传播效应!不知道大雄看到了,会有何感想……

试想一下,《哆啦A梦》系列已经有数十年历史,如果静香真的是个绿茶婊,为何现在才被扒出来?按照现在电影营销为票房“不择手段”的趋势来看,这很明显是一场有预谋的营销策划。而且因为大雄、哆啦A梦等身上没有什么新鲜点,打“温情牌”、“童年牌”等也会让人觉得老调重弹,因此就选择了静香作为营销切入点。

当然,如果将静香宣传成十足的女神形象或者惯常认知的邻家清纯小妹形象,也不能吊足大众胃口,“静香是个绿茶婊”这样具有爆炸力的卖点才足够好玩。这一卖点足够引起人们注意,也为电影的票房打下基础——目前票房已经接近5亿!对于一部日本动画片来说,已经是难以想象的成绩,只是静香成为了牺牲品。

打倒权威成就感作祟 媒介推波助澜

“静香是个绿茶婊”,虽然是电影营销的一种手段,但却契合了当下文化过度消费的流行趋势。一切正派的文化形象,都应该被恶搞,被吐槽,被颠覆,似乎这样才能激起大众兴趣。在这背后,其实就是打到“权威”的成就感在作祟。墙倒众人推,将以往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打落凡尘,人人都乐于这样做。

而重要的是,媒介在背后推波助澜。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为了吸引大众注意力,媒介不顾一切的尽可能抓住所有热点。不管是为了配合电影营销,还是为了“骗”点击率,媒介在文化被过度消费的过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某一角度看,虽然微博现在看起来还是很热闹,但影响力却直线锐减。因为早期还是以关注社会民生热点等为主,现在却成为流行文化的消费地。明星们在微博上一句无关痛痒的话,都能以火箭般的速度成为热门话题。

微博看似热闹异常,但其媒介属性却在被不断削弱,只能沦为又一个过气的天涯社区而已。“静香是个绿茶婊”其实就是这种虚假热闹的又一表现而已,如果不能重视,那包括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等在内的媒介都将成为精神垃圾的聚集地。

适可而止 过度消费不可取

对物质的过度消费,往往被我们强烈批判。尤其是土豪乃至外围女的各种炫富行为,成为网友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但对于过度消费的文化,却成为每个人茶前饭后的谈资,乐此不疲的加入其中。一方面,爱凑热闹是国人的天性;另一方面,消费文化往往价格低廉,甚至完全不需要付出真金白银——网费、电费足以。再加上媒介有意或无意地充当背后推手,一场场过度的文化消费就此展开。

但实事求是的讲,这种慌不择路,唯恐被时代抛下,只想紧跟潮流的文化消费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最多是满足大众无意识的从众心理而已。媒介资源有限,大众精力有限,如果将焦点、注意力聚集在这些风吹即散的方面,势必会影响对民生等切实问题的关注度。当然,我不是说娱乐精神没存在的必要,而是最好限制在一定程度之上,不能一味地过度消费那些层面。

    但这个扭转的过程非常艰难,毕竟对文化消费压力小,责任轻,又容易博得眼球,是很多媒介能够勉强支撑下去的源动力。想要一棍子打死,显然不可能。不过万事开头难,如果舆论整体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总好过一直向文化过度消费的无底深渊继续下滑。So,还是抓紧开个头吧!(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 ,并注明出处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责任编辑:管理员】
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先后担任过Tecomm副总以及多家知名企业特约顾问,科幻星系工作室以及科技新发现网站创始人,多家知名媒体特约IT评论员,国内知名科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