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东  >>  正文
胡美东:“台湾节奏”与快速的“大陆节奏”合拍吗?
胡美东
2015年08月28日
 
 

中川古村落位于永定下洋镇中川村,自铁缘公开基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全村人口不足三千,海外华侨却两万有余,这是一个被誉为“文武世家”的侨乡古村落。

在这个小村里,涌现出“一门五进士”、“三代四司马”、“父子进士”等文化奇观,近现代涌现出锡矿大王胡子春、爱国侨领胡文虎、新加坡财政部长胡赐道、艺术大师胡一川、外交家胡成放、世界报业巨人胡仙等杰出人物,被史家称为不可思议的“中川文化现象”。
曾任台湾漳化县学官的胡旃乡就敢按“富”字在老家中川村来建楼,成为永定土楼唯一的“字形楼”。
这就是我的故乡。我小学一到三年级在中川小学上学,至今还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1976年毛主席去世,我和老师同学泪流满面,二是到祖庙后山去看偶尔从台湾飘过来的的气球和散落满地的传单。
台湾传单内容是宣传台湾民众美好的生活,配有吃的好住的好的彩色照片。对于当时的我们震动不小,但也心存疑虑“这是真的吗?”。
这是40年前的两岸“气球直航”,“三通”之前的“气球直通”。
1981年9月30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在新华社发表谈话时,阐述了党和政府对两岸和平统一与两岸往来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张。这也是祖国大陆第一次明确“三通”的内容,即由1979年的“通航通邮”与“经济交流”概括为“通邮、通商、通航”。
两岸关系逐步打破坚冰,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终于实现了“三通” 。
纵观两岸发展历程,用“漫长”、“艰辛”来形容很恰当。

张志军:没有“九二共识”则两岸相关商谈机制可能要坍塌。  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摄
从1949年两岸隔绝到2008年大陆全面实现“三通”,用了60年;
从1981年提出“三通”到2008年全面实现“三通”,用了27年;
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到1993年的“汪辜会谈”到2008两会恢复开启制度性协商,又用了15、16年。
从2008年第一次两会会谈到2015年8月25日,举行了11次会谈,签署了23项协议用了7年。
时间上看,两岸两会制度性会谈使两岸交流交往明显加速。但是,从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考量,相对而言,笔者认为两岸交流交往速度并没有加快多少,好多个案还是协商了很久很久。

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在记者会上介绍协议谈判的艰辛与漫长。  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摄

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在25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光《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就商谈了6年多,艰辛、曲折。
8月25日,在福州举行的两岸两会领导人第11次会谈取得新成果,双方下午举行签字仪式,签署《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以及《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

协议正式签署对两会成员而言是如释重负还是下一个漫长谈判的开始?   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摄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在协议文本上签字。据悉,这是2008年6月以来,两岸两会签署的第22和第23项协议。
陈会长介绍说,目前,两岸空运客运航班数每周已经达到890班,超过了5000万人次搭机往返两岸,极大地便利了两岸民众的往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已经超过1200万人次,拉动了台湾内需市场,给众多的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和经济相应增长。
截止至2015年6月底,大陆累计自台湾进口享受ECFA关税优惠的货物达到411.7亿美元,减免关税153.7亿人民币。其中不乏中小企业和民众直接受益的产品,受益的是两岸的社会大众。
陈德铭会长说,两会协商任重道远,前景广阔。随着两岸关系的向前发展,需要双方协商解决的问题也在增加,两岸同胞对今后的两岸协商抱有热情的期许,商谈复杂性和难度也相应增加。
两会领导人第11次福州会谈,双方还将就大陆居民经台湾中转及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往来的事宜交换意见。
但是,笔者在几个会议会见场合没有听到关于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往来的详细的进一步规划和说明。
笔者自本世纪初到今年,先后访问台湾5次,总体感觉往来还是很麻烦。
目前大陆共有26个城市居民可以赴台自由行,但台湾实行限额管理,每天只有4000个名额。笔者今天(26日)了解的情况是,现在要去台湾要排到9月23日以后,如果要提早,每人每天需要多交100元加急费。

林中森董事长在海基会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他说避免双重课税协议是因为涉及司法等问题而谈了六年多。  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摄
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25日记者会后接受笔者采访,他就如何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往来,特别是大陆同胞赴台便利化问题做了专门解释。他说:“现在入境台湾的手续已经在不断在简化,像自由行来台湾两次及以上的就可以办理一年多签。一人可以自由进出,现在针对大陆入境游客的政策已经在不断的松绑和改进。”
笔者问到港澳比台湾还要小,进出都比台湾方便的多。
“台湾地方小,其接待能量有限,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开放。” 林中森董事长耐心地解释说,“大陆很多人去香港,香港市民也会埋怨。”
“我们民意调查,95%以上人来台湾的表示满意,我们控制来台的数量,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我们接待大陆游客的服务品质。”林董事长强调说。
笔者随后访问的涉台大陆旅行社表示情况正如林中森董事长所言,台湾同胞整体素质比较高,服务规范,服务意识强,服务品质好,比以前方便多了,但总体还是有很多不方便,提升空间很大。
笔者认为,分歧、埋怨、矛盾都是加快发展的另一种信号,两岸问题、大陆与香港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我看到台湾传单里的房子很好看。30年后,本世纪初,但我第一次踏上台湾,看到马祖县政府大楼时,有些失落,觉得福建好多乡镇政府办公大楼比马祖县政府大楼还大还好。
尽管这是外观的硬件比较,但是,大陆发展日新月异,节奏神速,好几个省的GDP都已经超过台湾。
大陆人民的整体素质在外界的批评声中在逐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继承也在升级。
台湾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抓住美国外贸订单发展了经济,七八十年代又抓住了新兴高科技产业牛鼻子逐步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
如今,台湾未来发展的机遇又是什么呢?
有人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为两岸民众福祉多着想,两岸互动的节奏是不是应该更快一些呢?!
关于作者:胡美东,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