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卫华  >>  正文
毛卫华:雄鸡唱 天下白 60载明月出天山
毛卫华
2015年09月25日

——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

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乌鲁木齐  李向东摄影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西北部,有一个美丽地方、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有一个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广阔疆域,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省级行政区,她就是——美丽富饶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她不仅面积全国最大,而且还是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交界邻国最多的一个省区、陆路边境口岸最多的省区、最长的陆路丝绸之路、离海洋最远的大城市、煤炭资源最多的省区、我国拥有公共运输机场最多省区……等等中国之最。

“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之美、不到新疆不知道变化之快”,“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熔化灌农庄,麦穗金黄稻花香,……”。这是脍炙人口的新疆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中的一段歌词,无疑是那时新疆予人最直观生动的写照。同时还有那首“天山南北好风光、富饶的花园结瓜果、……伊犁河的苹果甜又大、吐鲁番的葡萄把名扬、……阿勒泰的金子闪闪发光、和田的玉石更漂亮”,许许多多的人都很熟悉的这首歌,每当这首赞扬新疆的歌在耳边响起时,新疆人民就会激情满怀,为自己是新疆人而骄傲。

流光溢彩现代化城市 陈伟修摄影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新疆还锁定在巍巍天山、荒茫大漠上,停留在一曲羌笛、几声胡笳的凄美音色里,骑着马儿去上班的景象之中。而如今的的新疆早已不是故人眼中的模样。高楼林立、流光溢彩的城市;阡陌交错、鳞次栉比、风光幽美、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农村;银鹰展翅、朝发夕至、四通八达的交通,让所有来过新疆的人惊叹,然而更使他们赞叹的是这里奇特壮美、旖旎的景色和独具一格的异域风情。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冰川雪岭与戈壁瀚海共生,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映衬着一望无垠的雪原林海,既有一泻千里、白浪掀天、涟漪潋滟、蜿蜒如带的河流;犹如一碧万顷的草原,又有光怪陆离戈壁幻景,神秘莫测、浩瀚无垠、海市蜃楼的大漠奇观;还有那温暖而晴柔琥珀色的阳光。

新疆历史上曾是欧亚大陆交通和文明交往的通道,连接古代东西方文明著名的“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这里是世界“四大文明”的惟一交汇处。特定的地理区位,使新疆历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多民族并存与融合、多种文化兼容与并蓄的特色。在这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自公元前1世纪起,新疆地区就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周年之日,新疆和平解放6周年之际,这一天宣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她标志着新疆各族人民从此迈向伟大复兴的新纪元。回顾60年的峥嵘岁月和辉煌成就,天山儿女无比自豪、倍受鼓舞;展望未来,前景光明。

满目疮痍到经济昌盛

50、60年代的乌鲁木齐市  宋士敬摄影

50年代的乌鲁木齐河滩路  宋士敬摄影

新疆成立的1955年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2.31亿元,改革开放的1978年仅增加到39.07亿元,之后经过30多年的峥嵘岁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佳绩,经济总量不断扩大。1985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2009年达到4000亿元。2010年伴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5年来经济总量以乘风破浪之势迅猛发展,2014年登上9000亿元台阶,达到9273.46亿。扣除价格因素,2014年每3.5天所创造的财富就相当于1955年全年创造的财富量,彰显了新疆人民奋斗足迹和拼搏年轮的“新疆之变”。

一穷二白到优势产业,工业生产能力实现历史性突破

50年代的乌鲁木齐西大桥  宋士敬摄影

60年代的乌鲁木齐二道桥市场  宋士敬摄影

1952年新疆工业增加值只有1.09亿元,1978年业只有14,48亿元。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不断推进,经济增速逐步加快,1992年工业增加值实现100亿元,2014年达到3179.60亿元,比1955年的2.10亿元增长了242.6倍。

传统小农经济向高科技跃升

60年来新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经济总量不断增强,农业基础不断完善,机械化水平名列全国前茅;“粮棉果畜”四大优势基地成效显着;“彩色”产业强势崛起,特色农产品享誉国内外;2014年新疆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538.60亿元,比1955年的6.69亿元增长26.9倍。

物资匮乏到丰富充裕

历史不会重演 宋士敬摄影

新疆成立初期。95%以上生活用品要从区外调入,市场供应长期处于紧缺状态,财匮力绌。195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有6.14亿元,2014年达到2436.50亿元,比1955年增长395.6倍。对外贸易不断拓宽,先后开通17个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建立两个国家级经济开发特区;外贸出口总额由1955年的0.51亿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276.69亿元美元。

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

旧照片看新疆  毛卫华摄

历史见证  摄影毛卫华

新疆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期,城乡居民收入处于全国较低水平,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1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9元。2014年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81元,比1978年增长67.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14元,比1978年增长67.2倍。呈现物阜民丰景象。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着,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处长(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郑明权向记者介绍,1955年新疆公路营业里程只有8.8千公里,2014年增至175.5千公里,增长了18.9倍,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12公里,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2014年全区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含兵团和社会69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250--300亿元。

乌鲁木齐铁路局总工程师潘新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疆铁路60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铁路营业里程由1958年231公里发展至目前的6082公里(含兰新高铁)。其中:电气化铁路增加2289公里、增长了10.7倍,目前达到2501公里;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达到846.4公里。短短五年时间,新疆铁路实现了“内燃时代”,“普速时代”向“电气化时代”和“高铁时代”的跨越。

现代化的河滩快速路夜色  唐向新摄影

60年来新疆民航可以说是实现了颠覆性的改变,1955年航线里程仅仅只有2.78千公里,而如今是211.83千公里,不仅成为我国拥有公共运输机场最多省区,也是我国中西亚核心的航空枢纽中心。

60年来,新疆投资规模不断扩张,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体育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生态环境全面保护、生态区域得到扩大等等等……

绿水含情,天山作证。60年艰辛跋涉,60度岁月磨砺、60载的辉煌巨变,是全国兄弟省区的鼎力支援的真实写照,是新疆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力量见证。

新疆公路时空跨越 宋君摄影

六十年峥嵘岁月,追天逐日只争朝夕,一桩桩、一件件精彩的跨越,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但对于新疆各族人民来说却是不平凡的岁月,新疆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经受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在共和国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把一个昔日积贫积弱、满目疮痍、广袤无垠、飞沙扬砾的旧新疆建设成一个百废俱兴、安居乐业、人稠物穰、百卉千葩的新兴新疆;六十载春华秋实,六十年团结奋斗,六十年风雨同舟,各族人民在新疆的历史抒写了绚丽多彩的乐章,唱响了一曲曲豪迈的西部壮歌。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既有机遇,更有挑战,全国13亿人民坚信,只要新疆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历经风雨洗礼的天山儿女就能再创历史性跨越、再创历史性精彩,再次谱写一段铮铮民族魂、悠悠爱国情、感天动地的光辉篇章。

“长夜难明赤县天,……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新疆,诗人兴会更无前”;“忆往昔,驰骋江湖,登峰凌绝品高意;看今朝,纵横四海,翱翔天地欲争天”。

关于作者:毛卫华,中国日报驻新疆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