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卫华  >>  正文
毛卫华:璀璨的新疆和田(阗)玉文化
毛卫华
2015年12月31日

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的民族心理,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特殊权力观点都植根于此,而玉文化本身则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最少有7000年的用玉历史,这使中国赢得了“玉器之国”的美誉,而和阗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玉”,它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之一。和阗玉出自我国西北新疆,是我国古今众多玉中的一种,和阗玉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爱玉、崇玉、礼玉、赏玉、玩玉、藏玉,并视玉为命根子的传统观念。

冰晶玉肌飘清韵
冰晶玉肌飘清韵。毛卫华 摄影
和阗玉为何产自新疆,在考古发掘中却很少发现有玉石?中国的古籍中把昆仑山称为”群玉之山”或”万山之祖”。《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石昆仑”之说。《穆天子传》一书对昆仑山中绮丽的景色和轶闻的描述常令中外文人骚客心仪不止。该书还记载,周穆王与西王母会于昆仑,两人难舍难分,后周穆王”载玉万只而归”,可见和阗玉早有声名。早在三千六百年到三千一百年前的商代,新疆的和阗玉要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到达商殷王都河南安阳,汉代的玉门关传说即因该地为和阗玉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处而得名。很明显,原始社会开拓的玉石之路,这时已经比较完善了。历史学家考证,和阗玉向中原输出的时间大约有5000-6000年之久。早在丝绸之路开辟前,我国就存在一条从中国中原到欧洲地中海的”玉石之路”,这一条玉石之路堪称我国和世界上最早一条沟通中西政治、文化和商贸的运输线,是中国通往中亚、欧洲的一条很古老的道路。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协会会长徐德明说,和阗玉首开了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在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远远超过了丝绸。“丝绸之路”是后来的丝绸交易商人利用“玉石之路”这一古老的通道发展起来的,而和田玉又利用此路世世代代向东西两个方向输出。可以说,和阗玉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路先锋。

笑面佛祖
笑面佛祖。毛卫华 摄影
“昆山美玉”自古闻名于世,生活在昆仑山下、白玉河畔的和阗各族人民,世代都有“上山采玉、下河捞玉”的习惯。古代和阗人传统的采玉方法是拣玉和捞玉,夏季昆仑山上的原生玉矿经风化剥蚀后的玉石碎块,由洪水携带奔流而下,到了低山及山前地带因流速骤减,玉石就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秋季气温下降,河水渐落玉石显露,所以秋季成为人们拣玉和捞玉的最好季节。河里捞的玉称“仔玉”,质量上乘,但产量低;矿采的玉叫山料。
和田玉之美是地质运动、矿物成分等物质条件决定的,也就是自然形成的、与人事并无任何关联的天然产物。它的坚韧、温润、莹泽的质感及其素雅的色彩吸引着远古先民。和阗玉(主要是仔玉)主要产于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这两条河史称白玉河和墨玉河。每当夏洪爆发,将昆仑山上的玉苗冲刷下来,经过反复磨滚、撞击,杂质尽去,只剩下圆润光华如凝脂般的宝玉。和阗玉由于质地十分细腻,所以它的美表现在光洁滋润,颜色均一,柔和如脂,它具一种特殊的光泽,介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之间,可以称为玉的光泽,这种美显得十分高雅。和阗玉的名贵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历代以和阗玉雕琢的玉器工艺品是中国的国宝,和阗玉器,犹如一颗颗闪亮的名珠,把我国悠久的收藏赏玩文化点缀的无比亮丽。

玉白菜
玉白菜。毛卫华 摄影
和阗美玉甲天下,她之所以历久不衰,历久弥笃,除了其自身具备其它玉种不具备的物质属性和优势外,还有一个深刻原因,这就是附加于和阗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价值,和阗玉是中国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重要物质载体。由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地位,故而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影响力最为深远和巨大。孔子的玉德是利用玉的自然表征(即玉的化学的、物理的诸种性能)形象地解释人们的品德和操行,孔子的玉德学大大推动了和阗玉文化的发展以及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玉佛出山
玉佛出山。毛卫华 摄影
如今的和阗玉石早已远近闻名,其含义也远远超出了“玉石市场”的称谓。全国普通老百姓只要来到新疆,来到和阗,就可以实现拥有和阗玉的愿望。由于和阗玉的优良玉质,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隐于幽山戈壁,浸昆仑之冰雪,割天山之川凌,栖于清泉之下,凝万古之慧精,授女娲之拂采,化汉河之烁星,映九天之皓月,历沧海之桑变,经世间之嚣声,耐万物之寂静。含而不露,隐忍不发,遂有神通矣”,中国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对和阗玉以及和阗玉的雕刻描述为冰肌玉骨、金波玉液、冰清玉洁、瘗玉埋香、白玉无瑕、玉树银花、美玉无瑕等等,正可谓淋漓尽致。

金包玉
金包玉。毛卫华 摄影
在中国玉文化之中能够清晰的看到步向文明的足迹,在五千年文明的礼仪典章中,到处都能看见和阗玉的身影,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更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心灵之中,“完璧归赵”,记载的何尝只是蔺相如出使秦国的故事,它颂扬的是一种玉的精神,是人类恪守信约的美德和舍生取义的情操。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在这句话中,最终强调的是后三个字“玉无价”,而这里“玉无价”指的是中国“和阗籽玉”无价。也许有很多人只知道“玉无价”的说法,可能对其真正涵义尚未了解,中国江苏盛世宝玉有限公司创始人倪国栋先生说:“玉无价”是指“神无价”、“文化无价”、“和谐无价”、“生命无价”、“资源无价”。有句话说的好:“金是钱,钻是价,玉是生命”。新疆和阗玉她不仅仅是一种物品,而是经过几千年的精神与物化承载,演绎成为中华文化。
“和阗玉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开始在市场上复兴,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对和阗玉的追捧和投资热度一浪高过一浪,随着和阗玉价格的一路攀升以假乱真、真假莫辩的市场乱象也层出不穷,与本应高洁的和阗玉文化背道而驰”,新疆兵团宝玉石协会秘书长程阳说。

玉观音

玉观音。毛卫华 摄影
中国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道出了琢玉的真谛。国家级玉雕大师郭海军说,好的玉器,要具备四要素,即材质、造型、工艺、主题,这四要素使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而包蕴了人的精神: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新疆只是和阗玉原料的产地,并没有形成加工产业链,和阗玉的加工基本上都在江苏、河南等地,由此形成目前和阗玉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新疆有玉无雕。不过这种独特的现象被新疆艺术学院在4年前开办的玉雕本科班而改变,从而也为新疆和阗玉文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关于作者:毛卫华,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兵团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