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峰  >>  正文
毛峰:孔学源流之——兴亡继绝 天下归心
毛峰
2016年02月23日

钱穆《论语新解》

孔子学说,作为中华古典宪政秩序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核心,在《论语》最后一章“尧曰”的首节,予以重要揭示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汤)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余一人’。”(《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第265页,北大出版社1999年版;钱穆《论语新解》第456页,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一版,2012年第16次印刷。峰按:钱穆先生巨著《论语新解》由三联书店初版于2002年,短短十年间,重印16次之多,大陆读者、学界之饥渴慕义,由此可见一斑也。)

孔子《论语》二十章,至此可谓“曲终奏雅”也:尧命舜,舜命禹;尧舜二帝以“天命(天之历数)在帝躬之仁(中者,衷也,仁也)”之宪政哲学,宣告天下:不施仁政、令四海困穷者,天下可群起而诛灭之;汤伐桀,周诛纣,理由尽在:帝王权贵阶层之废弛宪政,不思“万方无罪,罪在朕躬”,归罪臣民、任人唯亲、私蔽政权,对贤臣、善人不予简任、推举之政权,天下必群起而攻之!巍巍宪政之高、百姓好恶之明,皇皇如天;孔子“天下大同”之宪政理想,在《论语》最后一章,再予重申,以示郑重也。

“尧曰”首章下半段,将中华宪政制度之正大光明之道,予以鲜明揭示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悦。”(《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第266页,北大出版社1999年版;钱穆《论语新解》第457页,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一版,2012年第16次印刷。)

孔子告诉天下万民:谨慎地授予权力、推行政策,审慎地制订、贯彻各项法律制度,修治那些废弛的官僚体系,四方大政(仁政)就得以妥善地施行;兴起那濒临灭亡的国家或族群、继承那濒临断绝的世家文化、推举那隐居的贤德之人,则天下万民必然归心。仁政所重,在百姓、经济、丧葬与祭祀等礼乐制度;宽大则得民众之心;诚信则百姓竭力服侍之;恭谨敏锐地处理政务,则事功卓著;公平合理,则天下悦乐。

没有比孔子所言更能精辟概括出古今政治大道的了。尤其值得关注者,在孔子“兴亡继绝”之语,政治含义可谓包容广大:一切国家、族群、文化,都要兴起之、传承之、发扬之,不强求一律,而务在兼容并蓄、含弘广大,这样对待一切人群、一切文明,则天下太平、万民安乐、万邦来朝矣!

自大学自修始,余反复研读《论语》而拜服之;执教高校,乃指定北师大中文、传播两专业“传播学概论”与“人文思想与文化传播”两必修课之各年级本科新生、研究生新生,以及在职研究生班的各层次学员,以钱穆《论语新解》为“指定教材”和期中作业、期末闭卷考试的主要内容,由我逐章加以讲解,大约用全部课程三分之一即12-16课时以上,将《论语》逐章重点讲解一遍,使青年学子切近而深入地体会儒家圣学之广大精粹,力矫现当代学校教育体系之浅尝辄止、道听途说、琐碎无聊、自误误人等诸般恶习,使之焕然明了“民族精神”、“经典智慧”为何物,迄今已悠悠十五载矣!

余读博期间及留校任教期间,从北师大港台书阅览室,意外发现大批钱穆著作的港台印本,节衣缩食,将现有钱穆著作一一复印、反复研读,久之,毅然与当代中国知识界的卑俗、浅薄分道扬镳;再参酌辜鸿铭、梁漱溟、陈寅恪、柳诒征、熊十力、马一浮等民国学术思想大师之巨著,尊其为“民国七贤”而私淑之,欣然了悟“道在是矣!”,遂决计另辟蹊径,不再理睬近现代中国主流知识界伪造的所有命题、结论或“权威意见”,以经史子集与西方文艺复兴哲学为学术原点,寄望另造民族新生之精神契机也。

欢迎关注毛峰微信公众号“清风庐”:houseofwinds

【责任编辑:管理员】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文化传播学、中国国学传播、西方哲学艺术等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