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  正文
李洋:国强则少年强
李洋
2016年07月22日

梁启超(1873.2.23 - 1929.1.19)

1900年,27岁的梁启超写下 《少年中国说》,从此"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激励了一代代国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实,梁任公在文末不仅呼吁了少年的担当,还憧憬了"国强则少年强"的愿景。他写道:"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只不过,梁启超身后再有年轻人自信喊出"国强则少年强"时,中国足足等了116年。

前不久一个来自南京的90后女孩许吉如在一档电视演讲节目中,根据自己在哈佛读书的经历,从一个人的安全感切入,讲述了国强到民强的大历史转变中海外学子的个人感受。和平、发展和稳定在今天很多中国年轻人看来天经地义,但许吉如用她在以色列做社会实践时的见闻和叙利亚同学的话告诉人们,这些中国人的"日常"却是很多国家几代人至今奋斗的目标。

过去一百年多年间,世界文明的演进从战争和革命的历史叙事逐渐转向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但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后发国家可以赢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却没有走向稳定与发展;一些原本有着良好发展基础的国家也没有迎来繁荣与富强;还有一些世界强国走向了没落和分裂。如许吉如一样的90后是幸运的,他们不仅出生在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文明古国,更成长在这个大国快速向世界强国崛起的最好的发展阶段。

十年内中国教育投入增长了近五倍,三十多年来中国用于科研的投入增长了近100倍,六十年多年内中国建起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并在数个技术领域做到了世界领先,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使在新常态下,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达到25%左右。中国是在一代代少年的薪火相传中走到今天。昨天,50后也曾是翩翩少年,60后也曾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今天,70后80后已然成为国之重器,90后初露锋芒。

今天,中国每年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超过美国和欧盟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总和。中国每年还有50多万青少年出国留学,在世界主要留学国家中都是最大的外国学生群体。中国更有数以亿计的为了家庭幸福和个人梦想在各行各业诚实劳动,勇于创新的年轻人。他们一起撑起这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国强,少年便有更多的人生机会、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理性的价值观念;少年强,则会推动国家不断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明日中国之少年必有更多世界之担当。在许吉如的演讲和随后引发的讨论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青年对祖国的热爱,也听出了他们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

蒙受过屈辱的民族才懂得尊严的意义,从战争中走来的国家才理解和平的价值,经历了动荡的人民才倍加珍惜稳定幸福的生活。追求自我完善,促进繁荣发展,维护国家稳定,捍卫世界和平是一代代中国少年奋斗人生的终极归宿。这些追求与肇始于汉代《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脉相承,植根于中国千百年历史文化传统中。这些追求不需要刻意的说教,便可化为中国少年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觉。

当年,梁启超力主学习日本,搬习西方。今天,中国少年早已超越了这个阶段,其他国家的成功和失败也都是他们的参考书目,但绝不是他们的"圣经"。 一百年多年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繁荣富强的不屈历程是中国少年最好的启蒙教材,也终将是少年倾其一生写就的传世之作。少年与国本为一体,国强与少年强相辅相成,实乃国之幸事,少年之人生际遇。

一个青年"国强则少年强"的演讲能引发热烈的公众讨论,在于她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引发了共鸣,也提醒我们认真审视自己拥有的、来之不易的一切和这个塑造我们,我们也参与塑造的时代。这是一个能够在国家崛起中感受个人脉搏的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要每个公民必须与国家一起直面复杂风险和挑战的艰难的时代。不论伟大,亦或艰难,国与少年必要戮力前行,笃定同舟。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