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  >>  正文
秦川:重温“奥运三问”
秦川
2016年08月07日

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运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这是著名的奥运三问。1908年,几名南开学子在《天津青年》上的发问,距离今天已经108年了。

百年沧桑,如今三问早已有了明确答案。中国人不仅参加了奥运会,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夺取首枚奥运金牌,北京奥运中国更是夺得金牌数第一名;中国不仅举办了“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还于2014年举办了青奥会。

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张伯苓先生,曾在抗战胜利后组织召开体育协进会会议,提出申办第15届奥运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申奥活动。是时,张伯苓感叹:“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不难想象,百余年来,中国人心中一直盘桓着奥运情结,已把举办奥运与大国崛起紧密相连。

如今,里约奥运会正信步走来。中国参赛运动员共计416人,将参加26个大项、34个分项、212个小项的角逐。国人期待,在奥运赛场中,属于中国军团的绝非里约大冒险,而是里约大狂欢。

说到参赛,不能不提中国的奖牌优势。据统计,最近四届奥运,中国始终处于奖牌榜第一集团。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登上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2012年伦敦奥运会登上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二。这一次,同样令人信心满满。

值得提及的是,中国人对竞技体育的认知越来越成熟,只要有比赛,就不能不追求奖牌。这是竞技体育的本质所在,但是我们不知发展竞技体育,还倾力发展群众体育。如果把竞技体育比喻成体育的塔尖,那么全民体育就是体育的基座。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不是一码事,也不是尖锐对立的。群众体育发展不好,也不妨碍中国金牌数领先,但是如果不在群众体育发力,竞技体育搞得再好,金牌数再多,也让人觉得遗憾。

习近平说过,“在一些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项目上,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不小差距”。确实如此,比如三大球。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足球迷,也有堪称世界上最忠心耿耿的球迷,但是国足一次次让国人失望。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也不回避这个话题,广大人民群众对振兴足球、篮球、排球这“三大球”充满热切期望。我们要深刻反思:为什么“三大球”影响广泛、群众喜爱,而我们的成绩却一直徘徊不前?

原因出在哪里?三言两语恐怕说清,毕竟有体制性因素,也有急功近利的因素。除此之外,与后备力量不足,不够重视青少年球类培养有关。以足球为例。2014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感叹,“可能看球赛的中国人有上亿,我们德国全国也没那么多人。”她羡慕中国球迷多,这是不争事实,但中国的职业球员并不多也是事实,权威统计显示,“我们现在全国注册的青少年球员不过3万多人,可仅仅是日本东京的青少年注册球员就有6万多人,这个数字足以说明中国足球首先在青少年数量上就输了太多。”

与此同时,我们的踢球场地似乎也不够多。据新华社调查,在巴西,沙滩足球场随处可见,即便土地昂贵的日本东京,也有大量免费足球场……再看看中国,一个100×60的标准足球场,开发商舍得造?好不容易盖个篮球场,几天后都成了停车场……所以我们只能熬夜看别人踢球。

值得欣慰的是,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意识到夯实基础的重要,越来越意识到发展群众体育的重要。还是以足球为例,去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之后,中国政府网16日正式公布该改革方案的50条具体措施。相关方案明确要求,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建设一大批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对足球场地建设予以政策扶持。还要求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推动足球运动普及。从根本上说,这些都是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生动体现。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体育颂》中写道:“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愈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诚然,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精神载体,是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展好竞技体育,也不让群体体育落后,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我们才能从体育大国建成体育强国。正如习近平所称,“我们将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步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本文为中国日报网天下专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管理员】
资深评论员,供职于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