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茶话  >>  正文
国文茶话:奥运中国“智”造——蚊帐与拔火罐
国文茶话
2016年08月12日

最近看奥运报道,深感中国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巴西里约奥运会的赛场内外。无论从运送观众和游客的地铁列车,还是到赛场工作人员身穿361度的服装,无论从奥运商店里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的奥运纪念品,还是到奥运村中国运动员的宿舍里,满满地都是中国的产品,可以说,中国在这一届奥运会上,已经无可争议地赢得了一枚场外“金牌”。看到外国运动员羡慕地看见中国运动员床上罩着的蚊帐,再看美国游泳传奇人物菲尔普斯肩头拔的火罐印迹,让人不得不相信,在中国,我们还有很多这样的小“智造”,它们不仅关爱着我们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而且它们从悠久的传承中也同时在传播着古老中国的文明史。

在里约一套蚊帐要卖到近400美元,成为了奢侈品。而在中国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人民币,你都能买到你想要的蚊帐。姑且不论蚊帐的贵贱,单就它的功用,简直可以用伟大来形容。因为在热带地区,在夏季,它是防病的利器。记得有一次我到非洲的赞比亚出差,晚上睡在蚊帐里,帐顶上就有乒乓球大的花蜘蛛和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昆虫环伺在帐外,如果没有蚊帐,恐怕我会彻夜无眠。还有一次我到西非的加纳出差,夜晚的蚊帐外是到处飞舞的蚊虫,要知道,那里的蚊子是百分百携带疟原虫的,当地人说,如果你身上被蚊子叮了20个包,那你就会百分百被传染上疟疾。蚊帐至少能让我们减少得疟疾的可能。

我家里还有一套改良了的拔火罐,当天阴下雨时,受了伤的关节和肌肉出现酸痛症状时,我就喜欢用火罐拔一下,当睡觉落枕后,我也喜欢用火罐拔一下,这样的理疗后,往往会觉得身体受伤部位会舒服很多。不要小看这些看起来不是很起眼的小物件,但在人的生活中往往都能发挥出大作用,从菲尔普斯的肩膀上我们看到了中国这种古老的理疗方式和针灸一样,已经成为一种流行。

过去一提到中国制造时,国际上往往都对我们不屑一顾,早年时中国货都被放到便宜的商场或者地摊上出售,因此,中国产品给国外的印象就是质量低下的地摊货。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产品越来越成为了世界各国青睐的优质商品。中国产品的设计和品质都有了质的飞跃。当你走进阿迪达斯或者耐克商店时,你会发现,几乎所有最新款的服装和鞋子都是“Made in China”。看苹果产品精致的外观,你要知道,它的大多数零配件都来自中国的生产商。当年无限羡慕日本家用电器的精致与品质,现在除了极少数家电还有用日货外,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中国产品了。

中国制造已经在世界赢得了尊重。接下来,“中国智造”必将也能赢得世界。

在里约,进入奥运场馆,你要先接受同方威视的安全检查后才能进入,建设这些场馆的是三一重工的大力士们,港口里吊装货物的大型设备,是振华港机的“大力水手”,一项项中国智造正在表现着中国的能力。前段时间,有媒体称德国制造4.0不愿意带中国玩,而实际上,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越了其他国家,我们有自己的“中国制造2025”。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记得前总理朱镕基先生曾就中国落后的科学技术回应外界时说:中国人不缺智慧,只要给我们时间和足够的资金,我们一定能创造出世界最好的技术和产品。而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朱总理的话正在变成现实。就像当年外国人认为黄种人无法在田径场上和游泳池里与他们竞争一样,刘翔和孙杨们的金牌,足以证明,没有不可能。

我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女士,用她团队发明的青蒿素,制造出治疗疟疾的良药柯泰新,这个我当年也曾服过的抗疟药,拯救了无数非洲人民的生命,它的疗效好于奎宁但副作用却小得很。现在我们常驻非洲的外交官和中资企业员工,几乎人人都备有这种良药。

人们往往提到中国智造时,总是先想到那些高科技,如飞船、卫星和尖端设备。其实一切技术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服务的,所以“智造”的产品并不是越高科技就越好,越复杂就越好。

还记得寻常百姓家里有一样东西叫“不求人”吗?对了,它就是俗名叫“痒痒挠”的家伙。别看他就是一根长长的竹条(或木条),一端是弯曲如手的简单造型。但当你的后背痒痒难耐,手够不着而束手无策时,它却能轻而易举地帮到你,并让你立刻舒坦下来。我曾经拿着“不求人”向老外炫耀时,他们开始不解,继而像里约奥运外国运动员羡慕中国运动员的蚊帐一样羡慕“痒痒挠”不已。我则非常自豪并快乐地将它作为礼品送给老外,估计他们一定快活的不得了。

所以啊,不管是蚊帐还是拔火罐,是痒痒挠还是清凉油。我们都不能否认这些“中国智造”对于生活的贴心呵护。从产品的商业价值看,获得最大的利润似乎是它的追求,但从本质上看,产品的最大价值是满足人们最终生活的需要。

我承认,我们现在还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我们正在一步步扎扎实实地前进,我相信,再给我们十年时间,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一定会更加强大。

让我们期待,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产品像中国奥运选手一样,赢得更多的奖牌。

微信搜索GWchat2016关注国文茶话,老陈与您一起聊聊时政经济。

【责任编辑:管理员】
商务部驻美欧十年,现任国内咨询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