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茶话  >>  正文
国文茶话:城市移民——一种无奈的选择
国文茶话
2016年10月14日

前段时间看到家门口的小学校大门外排起了长队,一打听,是父母们正带着孩子参加小学入学面试。骄阳下父母的焦灼表情和孩子的天真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原本非常开心快乐的日子,为什么让中国的家长感觉如此沉重。

 

自己当年为了孩子的小学入学问题,放弃了离工作岗位更近的便利,与同事调换了住房,搬到了远离单位的地方。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但我上班的路程增加了一倍多。

 

前几日和朋友餐叙,他的孩子今年要上小学,为了孩子能和父母的办公地更近一些,也为了能选择一个好一些的学校,他在市区租了一套住房,租金上万元,为了弥补,他将自己在城市北边的房子出租出去,一家人迁移到了东城。成为了一个新的“城市移民”。

 

这种为了居住、子女教育,或因为医疗和照顾老人等的在一个城市间的搬迁,我们姑且称之为“城市移民”(相对于外来人口移民而言)

 

现下的北京,这种城市移民的现象可谓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一般都是为了子女教育,也有为了工作的便利,还有为了老人或病人的医疗,也有少量的创业需要等等,形成了实际的“人户分离”。

 

北京的城市移民现象较为突出,人户分离现象较为普遍。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1256.7万常住户籍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多达345.4万,占常住户籍人口的比例为27.5%,平均人户分离时间长达5.5年。其中人户分离六年及以上的占37.1%,分离三年至四年和二年至三年的,分别占14.8%和13.6%。人户分离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6岁及以上人户分离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口占51.1%,高中人口占23.6%。

北京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是拆迁。北京市统计局分析表示,形成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是拆迁搬家、随迁家属和务工经商,所占比例分别为30.2%、13.9%和12%,这三大原因共占56.1%。工作调动、学习培训、投亲靠友和婚姻嫁娶的比例基本接近,都在6%-9%之间变化。

而不愿意随迁户籍的主因主要在于教育、就业和医疗保障,而这些人群中的相当一部分即成了“城市移民”。

 

这种城市移民引发的结果是:城市人口向优质资源集中,造成局部社会服务资源紧张;城市容易出现好与坏的红灰地带,不利于社会治理和城市经济平衡发展;城市外来移民与城市市民的融合度下降,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不利于城市综合治理。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

首先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大饼越摊越大,但真材细料严重不足。许多地区的环境、交通、商业、教育、医疗等的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和滞后。

 

其次,软环境建设明显滞后。由于城市原有布局,使得过去城市优质资源过于集中,发展严重不足。教育就是个最大的问题。其次是医疗,新发展的社区医疗水平不能满足市民需要,社区的文化与娱乐配套资源短缺,广场舞成为了中老年人参与文化交流的唯一形式。

 

过去上海市民有句话叫“宁要市区一张床,不要郊区一栋房。”就非常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优质资源的分布状况。生活在市区,不仅有好的学校、医院、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用电燃气保障等基础设施水平及交通出行等都较住在郊区有很大的便利,因此那时的人们没有愿意到郊区生活的。

 

城市移民对于家庭来讲,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一是生活成本上升。新租一套房会占经济收入的主要部分,即使租掉自己原来的住房,也不能平衡租房成本,因为新租房处于优质资源附近,租金一定会高于原来住房。

 

二是失去居民的稳定心态。把移居作为短期行为,一切以短期目的为导向,市民归属感和社区责任意识都缺失,心态上可能成为“城市游民”。

 

三是可能会出现“一家两制”现象。有些家庭出于经济压力,往往在需要移居的地方租个小一点的房子,这就使得家庭出现分居现象,可能产生新的家庭矛盾。为了孩子和老人,两头照顾两头奔波不可避免。

 

笔者认为,对于城市移民现象,从政策和治理层面,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城市新区配套资源规划。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大城市的扩张速度非常迅速,但基础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却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开发商注重住宅开发,经常忽视如幼儿园、学校、医院、商业的配套跟进。政府在小区建设的综合规划方面缺乏经验,对规划的要求和监管明显不足。如北京北郊的天通苑附近地区,由于住宅的过度开发,当地人口急剧增长,造成当地的交通、公共服务、教育医疗资源、治安、人口管理等压力巨大,尤其是交通拥堵问题,称为当地的“老大难”,在京城印象中基本成为了低品质居住环境的代表。

 

2、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对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的配套建设,是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出现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的资源不均衡现象,除了历史因素外,主要是投入不足。有些地方有规划但没落实,住房建起来了,但承诺的学校、医院、文化中心等的软环境却迟迟得不到实现,许多买了房的居民不愿意来住,形成了空楼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更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无尽隐患。

 

城市管理部门应在小区规划之初就应该与开放商联合组成管理与监督机构,必须要求与住宅配套的设施与住房同步进行建设,住宅一交房,配套设施即启用。在建设期间,市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就要协调和调配好相关资源,确保居民入住即享受到基本服务。为保障开发商和小区相关管理部门兑现配套承诺,对开发商交房制定限制措施,如配套设施不建成,不达到使用要求,房屋验收部门就不发验收合格证,就不能交房。

 

3、加强城市副中心建设,尽量形成就业、教育、医疗、娱乐等就近化的便利。目前北京只有一个真正在建设的城市副中心----通州区。这对于北京这样一个超大型城市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城市人口越多,对环境的压力就越大,市民生活舒适度就会下降。

 

为什么人们都很羡慕美国的城市生活呢?因为便利、舒适、环境压力小。在美国除了纽约,没有一个城市人口超过500万的,第二大城市洛杉矶也就380多万人,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的人口也不过280多万人。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如果按照500万人口规划一个城市,那么北京可以被分割成8个城市。由此我们可以判定,北京实际需要8个城市副中心。从实际情况看,北京资源的合理配置远不理想,城乡差距依然十分巨大,除了东、西城,海淀和朝阳区外,其他各区中心的软环境建设仍较落后。

 

城市移民现象在许多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们要看具体的内容是什么。但根本一点,还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如果这种需求是城市移民共同的需要,那市政管理部门就要下大力气解决。从长远讲,解决城市移民问题,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这对推动城市向宜居、人才汇集、经济持续增长、稳定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愿我们的城市移民越来越少,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欢迎搜索微信GWchat2016关注号“国文茶话”,与您一起闲话时政经济。

【责任编辑:管理员】
商务部驻美欧十年,现任国内咨询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