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宝银  >>  正文
史宝银:重走长征路的感悟
史宝银
2016年10月17日

    长征,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完成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她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谱写了从弱小走向强盛、从苦难走向辉煌、在劣境中取胜的彪炳人类史册的壮丽史诗。

    重走长征路,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笔者多年的一个梦想。数日前,河南省委网信办即将主办“河南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消息传来,笔者立即主动提出了参加报道的请求。9月26日,笔者如愿来到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境内的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出发地,开始了“重走长征路”的历程。

豫网媒“重走长征路”活动启动

    是日,笔者一行专门沿着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足迹重走了一段革命先烈们曾经走过的山间小路。虽然现今的山路已经经过修整,比起当初好走了不知多少倍,但行走了不长的时间,汗水就浸湿了衣服。可想当年指战员平均年龄还不足18岁,被称为童子军、娃娃军的红二十五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转战近5000公里,历时10个月,不仅要克服路途中的艰辛,还要突破国民党重兵层层围追堵截,其中的艰难险阻是多么巨大。

   “青丝树叶我的房,青石板上我的床,杀退敌人回山岗,一觉睡到大天亮”,这是笔者在途中一处称做“红军床”的大石头上看到的。这首由后人刻在石头上的诗句深深表现了,红二十五军的将士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在极为艰难的年代里坚持斗争,展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深深地震撼了笔者。

豫网媒的记者们在“重走长征路”

   休息的间隙,笔者忍不住上网查阅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资料显示,从1934年到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以惊人的毅力,纵横10多个省,跨越万水千山,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战略大转移,总行程约65000里。在这总行程约65000里的长征路上,天上每日有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还遭遇了雪山、沼泽地等大自然设置的无数艰难险阻。

    红军出发时,总人数约20万人,最后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不足5万人,牺牲15万人,平均四个人只有一个人到达陕北。牺牲最大的中央红军,出发时8.6万人,只有不到7000人到达陕北,平均十二个人就有十一个牺牲,而这批人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试图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奔离埃及、汉尼拔率迦太基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美国人翻越大山跨过草原征服西部等西方著名的迁徙与远征事件中搜寻红军长征的影子,但他最终发现“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

    漫漫长征路,气吞山河,可歌可泣。切身的感受,震惊的资料,让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一次次历尽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次次突破生死绝境,涅槃重生,红军凭什么才做到的呢?

\

红二十五军会议场景

    思索探究中,笔者渐渐得出了一些结论。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品格;第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在长征中战胜内部危机时所体现出的精神力量与政治品质;第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第五,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

    思索中,笔者同样深深认为,岁月可以改变山河,但不朽的精神与世长存。新时期,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仍然需要时时回望长征,仍然需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坚定信仰、牢固信念、忠诚人民、敢于担当、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谋福利。

长征永远在路上。

关于作者:史宝银 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