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彪  >>  正文
耿彪:为何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出局是常态?
耿彪
2016年11月02日

文/耿彪(图片来自网络)

古永锵在经营优酷11年后终于离开了他奋战的热土,转而走向了投资领域。而在过去的十一年里,优酷先是凭借更强势的融资能力逼迫土豆缴械,合并土豆后却又在爱奇艺、乐视、腾讯的进攻下屡屡失手,这并没有达到阿里的预期。在合一成立后到如今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而在合一私有化成功后古永锵誓要三年内上市国内资本市场,然而,如今创始人的离开已经成为定局。这也是互联网公司合并后的常态,那么,为何创始人的结果总是出局?

其实细数一下行业企业被合并或收购之后创始人的出局已成为行业惯例,即使当时还能在位置上,这样的状态也撑不了多久。此前的58赶集合并后以及新美大的联席ceo,最终的结局都是合并完成后弱势一方的ceo体面出局,而这样的结局似乎是最好的结局。包括此前的滴滴快的吕传伟、去哪儿的庄辰超、一号店的于刚、刘俊岭,在被行业老大合并之后他们都选择了出局。

我们注意到,一是所谓的联席ceo其实是过渡时期必要手段罢了,二是在合并之后的新公司无法保留两个创业首领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双方在新公司的定位是无法同时加以匹配的,三是弱势一方的创始人心灰意冷,在新的公司中无法发挥其价值而不得不选择出走。

对于公司的创始人来说,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或者完成个人的梦想,他们把创始公司作为自己的孩子来经营,在此期间经历过很多地艰难与困苦,最终因为资本的联合或者为了新公司的发展而不得不放弃此前的梦想,这对于一个深爱自己孩子的父亲来说都是痛苦的选择,我们相信大多数的创始人在作出离开的决定时是无奈的,或者说是不舍的。

其实这不光是在互联网公司是常见的,在其他行业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是我们不熟知罢了。无论是从何种角度来考虑这种情况既然发生了就代表创始人在企业内部中的位置不再像之前的那般重要,或者说有了可替代者。

第一,互联网公司的快节奏经营模式是诱因

互联网公司在运作中一般都是保持着高速的运营状态,也就是说一项决策从制定到实施,经过的时长、流程相对的环节要少,执行力相对于传统企业要强,这样一来创始人就可以把握整个公司的运营状态。一旦被合并,公司要以新的姿态来应对合并后的业务,而同属同行业的合并者有自己的运营状态,双方此消彼长之下就会出现落差,这样的落差造成了双方创始人在企业运作中不同态度,而要想保持原有公司快速高效的运作状态就只能取其一。

第二,行业竞争者的促使

即使同行业第一第二的公司合并了同样存在较为棘手的竞争者,比如滴滴快的合并后要面临优步,在滴滴合并优步后还要面对易到、神州,携程、去哪儿合并后要面对新美大、途牛,优酷土豆合并后面对爱奇艺、乐视等,这样一来合并后的新公司为了促进合并加速选择保留了弱势一方创始人,在合并完成后不管是卸磨杀驴还是过河拆桥,新公司只能有一个最终的决策者。而在外部竞争者的促使下,新公司加速弱势创始人出局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笔者认为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出局看起来比较多其实是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的大众关注度逐年提高,而合并后创始人出局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必要的,也是无可奈何的。他们或者踏上新的创业旅途,或者去享受美好人生,不管怎样,他们曾经为之奋斗过的经历也是其最美好的回忆。

【责任编辑:管理员】
科技专栏作者,专注企业实战电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