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峰  >>  正文
毛峰:世上的一切之一百六十五篇——电影经典性的要素之五(时尚帝国系列随笔之四十)
毛峰
2017年01月17日

中国电影、戏剧、音乐等表演艺术的最大困境在于,由于长期的集权审查制与官僚管理文化的僵化体制,使得现当代文学以及背后所依托的人文学术思想、全社会的艺术人文素养极度匮乏、浅薄、扭曲,在没有中上乘品质的剧本、小说等文学素材的贫弱基础上,靠官僚体系无知吹捧出来的所谓“五个一工程”、“双效益工程”等被捧红的作品,改编拍摄出来的影视-戏剧作品,毫无感染力与生命力,虽骗走国家不少资金,却拿不出一部在国内外叫响的作品。

相比之下,连威廉·福克纳这样的诺奖得主,都在好莱坞编写剧本长达20年,许多一流作家迫于生计,被关在人称“作家监狱”的好莱坞制片厂的“创作室”里,埋头写作,文学品质之高,可以想象。

无奈,讨论电影、戏剧等表演艺术的经典性要素,我们还是只能回到欧美主流电影上来。

大陆“两会”一旦结束,各家音像店的盗版碟生意立即红火起来,欧美艺术片也纷纷登陆,景况一如雨后春笋:英美合拍于1967年的黑白电影《尤利西斯》,改编自乔伊斯举世闻名的同名巨著,不仅未如一般改编片那样降低原著水平,且以电影画面、节奏和表演,变乔伊斯刻意琐屑之描写,为精准优雅之刻划,导演约瑟夫·斯垂克(Joseph Strick)的功力,可谓不凡。

影片具有史诗深度,展现都柏林世俗生活的深层,教师、诗人斯蒂芬渴慕无限却自陷泥沼,只能与那些报刊编辑们混迹于酒吧,中年犹太人布卢姆早年父亲自杀、妻子红杏出墙、儿子早夭、受尽排犹侮辱、自觉性无能,不敢面对残酷的生活真相;妻子莫莉则幻想着每一个新到来的男人,以便勾搭成奸……影片令人想起伯格曼的《野草莓》,但揭露更锐利而辛辣。

英国导演特伦斯·戴维斯1976-1983年间拍摄、1984年获瑞士洛迦诺电影节“天主教评审团奖”的黑白电影《三部曲》,以素朴而感伤的风格,刻画了一个英国同性爱者孤独寂寞的一生。

三部短片分别名为《童年》、《麦当娜和孩子》以及《死亡与转化》,记录了一个人,童年时挣扎于英国私立学校的残酷不公制度下,怀着对一个健美青年的无告恋情,父母失和、父亲早死更令他沮丧,只能接受精神治疗却收效甚微;该片第二段则抒写中年的他,在母亲、教堂、同性欲望之间的挣扎;第三段则写他弥留之际,苟延残喘之中仍渴望着幻现在医院窗户上那个英俊青年的身影,观之不禁对近代工业、教育、社会制度中的道德偏见心生憎恶与愤慨。

曾反复欣赏经典电影《简爱》(1970年代英国彩色电影),对英国寄宿学校制度、慈善制度十分憎恶;曾在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看到两个亚裔女孩被白人养母牵手而过,颇有不寒而栗之感:一切人为的造作,都是对人类自由的损害,应当尽力将这些造作的弊病,降到最低点。

影碟的封面十分典雅:一个圣诞节扮演天使的美丽男童,头戴光环、身披雪白天使双翼,从一派深灰色调中脱颖而出,颇具唯美的视觉冲击力。

东南亚电影,往往采取与欧美合拍的制片方式,艺术水准很高:泰国电影《爱在暹罗》(获2008年泰国金像奖等三项大奖)也是一部包含同性爱情愫的青春片:一对儿时伴侣,彼此相爱,但迫于世俗偏见,不敢发展这段同志恋情,最后不了了之,导演只能以“有爱就有希望”来总结全片主题,可见即使在泰国,全球变性-同性文化十分普及、同性爱是其招徕全球同志的一大旅游资源的社会情形下,同志恋情仍属政治禁忌或社会禁忌,落入大多数国家那种通行的“做得、但说不得”之道德困境,哀哉!影片中饰演情侣的两个泰国少年,清纯俊秀,顾盼生辉,弥补了影片冗长拖沓和情节、镜头不够考究等缺陷。作为配角的两个泰国女孩以及插曲、配乐亦清新不俗。

近观两部欧美电影,各有千秋:最上乘之作是英格玛·伯格曼大师执导的黑白电影《梦》(1955年),影片一开始的不凡笔触,就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一样,把人物个性与社会环境的剧烈冲突呈露无遗,代表着欧洲博大优雅的文学、戏剧传统在电影中的极致表现。

影片在展现中年女导演痴迷一个有妇之夫、陷入自我欺骗感情泥潭不能自拔的情节,在展现一个年轻女模特(由饰演《莫尼卡》、《处女泉》女主角的演员饰演)爱慕钱财、虚荣,差点被一个老年富翁勾引的情节时,显示了伟大导演的洞察、叙事、表达的功力,中国大陆导演真难望项背也!

另一部佳作是芬兰导演Mika Kaurismaki执导的电影《撒谎者》(1981年)展现一个具有相当文化程度却四处撒谎、骗财骗色的痞子青年形象,尤其具有讽喻意义的情节是:这个青年混迹于芬兰文化圈,喷云吐雾地谈论萨特、卡缪等存在主义哲学,实际上无力担负社会责任与人文使命,最后被一个抢劫者射杀于花店门外,而其分手女友就在对面大街上:该青年亦非毫无感情、上进心,只是缺乏持之以恒的道德意志,与当今中国大学生、青少年群体十分相似。

抚今追昔,可以确知,若想全面重振中国电影、中国戏剧在民国曾经取得的骄人成就,必须从重振8000年连续文明史的中国当代人文学术传统、5000年以上《诗》抒情传统的中国当代文学入手!

有关方面,行之与否,却不得而知了。

【责任编辑:管理员】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文化传播学、中国国学传播、西方哲学艺术等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