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  正文
李洋:“自行车王国”应有包容“共享单车”的胸怀
李洋
2017年02月27日

自行车在家里的地位如何,看车条的光亮度,一望便知。

以前,爷爷每天下班都会把那辆28凤凰自行车推到门厅,先用抹布擦净车身,再用沾着机油的棉布把电镀轮圈、辐条、车轴和车把擦得铮亮,每天如此。

从70年代到90年代,一家人风风雨雨,黑发白头,但那辆自行车风雨不沾身,精心呵护下,崭新如初。

我的印象中,自行车就应该是崭新的,每辆车都不同。它承载一家人的欢乐,像家人一样,有生命,有灵魂,也因为家庭不同,而有不同的脾气秉性。

我的人生抓住了“自行车王国”时代的尾巴,被时代裹挟着进入了“汽车社会”。本以为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成想在资本和技术的怂恿下,还能看到自行车的中兴。

但“共享单车”这股风来得太急,吹得太乱。没让我感到“那时慢”的清静,只觉得人人都在赶路,一股“时间就是金钱”的冲动扑面而来。

“共享单车”不属于哪个家庭,不会有那种从心到手,再到抹布的细心呵护。相比曾经一声清脆车铃引领的一个个精灵,满街弥散的则是车流缝隙中一股股“黄流”,逝者如斯。

虽然都是钢铁、橡胶和链条,但它们的境遇在其前辈看来是不可想象的:物尽其用发挥到极致,生活也就归为生存。

有些被上锁,有些被涂色,有些葬身火海,有些沉睡于水底的淤泥中。不怕,还有更多的前赴后继,从生产线开进城市的大街小巷。“非正常死亡”的单车与总量的比例远低于潜在“凶手”和总人口的比例。我反对以偏概全,动辄拷问中国人整体国民素质的做法。

巴黎市政府2007年7月推出“单车自由骑”自行车租赁服务。随后两年取得显著成效,但自行车的丢失和损毁现象也很严重。巴黎街头1451个自行车租赁点,共提供两万辆单车。根据法国媒体报道,两年内,这一活动累计丢失7800辆,累计损坏的自行车数量更是高达11600辆。

新事物,总会面对种种阵痛。但按当前的态势,如果政府不加限制和管理,最终杀死单车的不会是消费者,而是单车企业自身的野蛮生长和无序竞争。

“滴滴打车”之类共享交通方式的创新过去两年在各个城市经历各种曲折,尚且只是触动了出租车行业的利益。“共享单车”触动的原有利益方的面更广,而且还有停放这个大问题,可以预见,各家“共享单车”企业在跑马圈地之后,将进入血拼补贴的“白刃战”,这也是对城市公共秩序影响最大的阶段。政府介入时不我待。

90年代之前,中国是“自行车王国”,用了几十年才逐渐在使用者、提供者、管理者和旁观者之间达成默契、制度准备和基础保障。短短几个月间,北京一地“共享单车”的数量从几千辆猛增到逾20万辆。下月,还有新玩家带着五万铁骑要入场。他们的征途不是我们仰望的星辰大海,而是我们身边的犄角旮旯。政府准备好了吗?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现代城市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动态的平衡体,街道和街角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等级社会和生态系统。突然多出几十万辆单车,交通和秩序至今还未瘫痪,我们应该庆幸,北京有这样的肚量,市民能够在单车野蛮增长中凭借基本的自律维持一种脆弱的平衡。

这种平衡不可持续。随着更多单车的入场血拼,城市管理者绝不能再保持沉默。没有规制和约束,商业创新和行业竞争最终会损害各方利益。

一方面,公司经营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占据公共道路资源? 创新、逐利和便利不应以破坏城市交通秩序和道路规则为代价。另一方面,政府鼓励企业创新,政府的治理能力是否能跟上企业创新的步伐呢?

简政减税是鼓励创新的第一步,更需要政府在专业治理领域多下工夫。在荷兰、丹麦、英国、美国、法国和加拿大,都有相对比较成熟的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和法规。在杭州和张家港等地,政府主导的公共租赁自行车多年来运行得井然有序。这说明公共自行车管理有章可循,中国人的公共素质也不是问题。

运营方也必须要有稳定可靠的技术手段,督促消费者不逾越公共秩序的底线。地方政府要因势利导,要有科学的规划和积极的配合。首先一座城市“共享单车”数量要有限制;其次,要有相对固定的停车区域,违章必重罚;第三,不良使用记录计入公民个人信用记录;最后,清理骑行车道违章停放的骑车,让车辆各行其道。

年轻人又骑上自行车,幕天席地,多好啊!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应有包容“共享单车”的胸怀。请留住这道城市的亮丽的风景,让孩子们拥有对汽车说“不”的勇气和选择。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