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峰  >>  正文
毛峰:辅仁讲稿:中国戏剧研究之九(5、6)
毛峰
2017年03月16日

6,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形态之三:民族歌舞剧、民歌插曲、新编京剧

民族歌舞剧以及民歌插曲,借助影视剧传播,获得鲜活而优美的呈现:电影《刘三姐》采自广西彩调;《五朵金花》采于云南民歌;《冰山上的来客》则采纳了很多维吾尔、塔吉克、哈萨克民歌;这些民族歌舞,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沁人心脾;吸收越剧曲调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更蜚声世界乐坛。

京剧在极左路线错误主导下,横遭压迫,但也孕育奇葩:老艺人被迫转入幕后,集体探索创新,编排演出了《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等“样板戏”,虽被江青以极左路线扭曲摧残,仍不失为京剧革新之一途:童祥苓塑造的杨子荣、谭元寿的郭建光、高玉倩的李奶奶、杨春霞的柯湘等形象,极具魅力,迄今仍为红色论述的重要资源。

西洋歌剧引进,被民族风格化,《洪湖赤卫队》、《红珊瑚》等为西洋歌剧与民族风格交融之有益探索。

6,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形态之四:曲艺、相声作为国粹

渊源于汉唐参军戏的相声国粹,将嘲谑人情、讽刺现实、抗议贪腐暴政,作为中国戏剧之正大宗旨,遂有马三立、刘宝瑞的伟大国粹艺术出现:

马三立的《开粥场》、《夸住宅》、《白事会》、《黄鹤楼》、《吃元宵》、《文章会》、《卖挂票》等,饱含温暖的讽喻,是古典中国人情温存的美丽写照;新编讽刺相声《买猴》、《开会迷》、《查卫生》、《学瞎话》、《大会见闻》、《十点钟开始》等,尤其是《似曾相识的人》,有力鞭挞了极左专制、官僚主义等时政弊害,马三立被错误定为“右派”、下放多年;

刘宝瑞的相声小段,揭露鞑虏专制的“翻脸无情”(《君臣斗》),至今仍为影视剧热门题材,他本人在文革中被批斗致死;侯宝林、马季等被迫改说“歌颂体相声”,批判锋芒大为减弱;传统相声劫后重生,名家辈出;骆玉生的京韵大鼓、王毓宝的天津时调以及各种北方鼓曲、琴曲、苏州等地的江南评弹等曲艺精品,至今脍炙人口。

【责任编辑:管理员】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文化传播学、中国国学传播、西方哲学艺术等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