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森  >>  正文
杨应森:一枝一叶总关情<br>——女画家陈耀卿和她的墨竹图
杨应森
2017年04月25日

(图为陈耀卿作品之一)

竹,是中国画家的爱物。

千百年的中国画卷中,有很多画竹的名家,唐有王维、箫悦、吴道子,宋元有苏轼、文同、赵孟頫,明清有王绂、夏昶、郑板桥。

“名家不少,不过多是‘须眉’、少有‘巾帼’”,在汕头市南方画院副院长陈耀卿的画室,我向这位钟情画竹的女画家开起了玩笑。

“也不尽然,画竹也是‘巾帼不让须眉’”,陈耀卿笑着反驳我,“世传五代后蜀擅长书画的李夫人,就是墨竹画的创始人;元代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不仅画竹,而且留存下画竹的技法理论,《墨竹谱》虽说只有八百余字,却流传影响至今”。

在陈耀卿的画室,我仿佛置身于一片竹林,一幅幅墨竹图各有特色、各具情趣。我最喜爱那幅《丛竹图》,近竹用墨厚重,远石用墨清淡,虚实交映、浓淡层叠。

(图为陈耀卿作品之二)

从1977年开始,陈耀卿师从画竹大师刘昌潮学习水墨画、手指画,至今已近40年。刘昌潮擅长山水、花卉,晚年更以墨竹名世,在画坛有“竹仔”之称。郭沫若曾对刘昌潮的墨竹画作过评价:“清新隽逸,兼而有之,画竹如此,真是当代板桥”。

近40年间,陈耀卿不忘恩师的教诲,潜心作画,一幅幅充满“绿意”的墨竹佳作跃然纸上,着墨前“胸有成竹”,泼墨时“墨蕴真情”,或酣畅淋漓,或惜墨如金,抒写出“竹竿”的神韵和“竹叶”的多姿。

“‘巾帼’笔下的墨竹,是否与‘须眉’不同?”我问陈耀卿。

陈耀卿笑了起来,“‘须眉’笔下的墨竹挺拔俊朗,我追求的墨竹清丽脱俗,也许这就是‘巾帼’画竹与‘须眉’画竹的不同风格吧”。

的确,陈耀卿的墨竹画既继承了刘昌潮画竹俊朗有神、大气雅致的艺术风格,又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追求“竹竿”的“丰腴”和“绿叶”的婀娜多姿。

(图为陈耀卿画家其作品“有竹有节真君子” 被潮汕星河基金会收藏。)

“一枝一叶总关情”,陈耀卿笔下的墨竹图,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了“竹”的风姿雨态、清丽脱俗,别有一番风貌、风味。

陈耀卿现任汕头市金平区美协副主席、汕头市南方画院副院长、泰国淡浮院亨福书画社特聘画师,部分作品被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机构及个人收藏。

我在翻阅已出版的“陈耀卿个人画册” 里的一篇文章中看到,她写到自己喜爱画竹的理由:“我喜欢画竹,是因它清高又纯朴的气质,清丽又脱俗的风韵,幽而雅致的意境,清新又自在,那不畏世俗的颠覆,不为尘世所打扰,自净,自清,自善,自美的精神,那长青不败,高风亮节,生机盎然,蓬勃向上,许许多多的优点,它的坚贞不屈都是我的缩影”。

(图为陈耀卿作品之三)

“写竹者乃必德之人”,我的朋友,辞赋家、书法家陈少慈曾对我评价陈耀卿和她的墨竹画,潮汕才女陈耀卿的写竹之作“说出竹之心声,竹之骄傲”。

陈少慈感慨,“古人写竹多为男士,写好竹也寥寥无几。因竹之内涵,本就有刚强柔和之举,若不具有竹之内涵之韵,技巧技艺再高再强,也难以泼出竹君之心声”。

陈耀卿其大师兄、现年88岁的著名画家林志远老教授对我说,陈耀卿之画继承了师父写竹的精神,做到“胸有成竹、泼墨酣畅、淋漓情趣。” 说到这, 林老十分自毫地说,我对其作品总结两句就是:“野趣晨韵着眼迷,露曦滴玉入耳醉”。

(图为陈耀卿作品之四)

陈耀卿告诉我,刘昌潮先生曾亲题“绿意”墨迹,希望她画竹、爱竹、学竹,画出竹枝的坚韧挺拔、竹叶的常绿不凋,讴歌它的高洁纯朴、高雅俊朗的伟傲风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陈耀卿向我吟诵读诵着郑板桥的咏竹诗,“我永远会把这首诗记在自己心中”。

关于作者:杨应森,中国日报地方频道主编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