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青  >>  正文
李映青:昆明七旬老汉自制狼牙棒42年捉贼6000余人 最大梦想是抓一万个贼
李映青
2017年08月03日

孙运义在配钥匙 时文枝 摄

“老孙,还在忙呢?家里的锁我还是弄不了,你有空上家里帮我看下吧!”家住附近70多岁的王奶奶走进老孙的钥匙铺,边和老孙说话边看了一眼一旁来配钥匙的顾客,看着老孙还在忙,王奶奶匆匆说完话便离开了!王奶奶口中的老孙名叫孙运义,方圆百里的市民都喊他为“老孙”。在王奶奶的心里,老孙是一个既热心又勇敢还坚强的老人!

四十多年来,老孙在昆明龙翔街与凤翥街交叉路口摆摊从事配钥匙和开锁的工作。每天早上7点,老孙准时开摊,风雨无阻。每天开工前老孙都会活动半小时,疏松筋骨后,他便提着垃圾桶带上火钳,义务捡街边绿化带里的垃圾,见到被人连根拔起的绿色植物,他便小心栽回去。午饭后,闲不下来的老孙就去街上溜达。每当看到神色可疑的人,老孙便一路尾随,一旦对方有偷窃行为,立马报警,然后紧盯小偷防止对方逃脱。

大家都知道,老孙有一根长约1.5米的自制狼牙棒,一副红袖套。初次见面,人们很难将这位摆摊配钥匙的75岁大爷与捉贼英雄联系在一起。但对于老孙,40多年来的捉贼经历他如数家珍,随便都可以娓娓道来。42年来,老孙靠着这两样装备抓捕窃贼6000余人,有着一天抓43名、一次最多抓8名窃贼的“显赫战绩”。附近的邻居对他无不称赞,而小偷对他则无不畏惧,老孙却说自己只是看不惯这些歪风邪气而已。

远离故乡

孙运义给路人指路

1965年,22岁的老孙跟随姐姐从山东到云南昆明,在一处物资队做装卸工大队长。那时身高165的老孙一次能扛重达200公斤的8袋面粉。后来,老孙转到一家医院的营养食堂当“白案”,专做馒头、花卷等面食。

1975年,那是老孙第一次捉贼,当时身强力壮的老孙配合治安队抓获偷窃154辆自行车的犯罪团伙。但那时的老孙从未想过要一直做下去,同年,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时候,老孙三次抓到同一个员工偷盗食堂里的食用油,前两次都因对方求情而放过,第三次他就拉着那名员工找领导举报,不料员工反咬一口称老孙自盗还诬陷于他,为此老孙失去了工作,就连户口也被注销了。从此,每当老孙看到小偷就会上前制止并将其扭送派出所,老孙直言“人怎么能那么坏,所以我打心眼里痛恨小偷!”

抓贼始末

老孙摆摊的地点靠近龙翔街道,未改造前这里是一个大市场,前来赶集的人特别多,也成了小偷的聚集地。失业后的老孙在自行车后座上装上配钥匙的机器,一边帮人配钥匙一边观察是否有小偷出没。

孙运义玩狼牙棒 时文枝 摄

因经常遇到持刀棍的窃贼,老孙好几次在制止对方的同时被刀划伤。如今,老孙的腹部、胸口、脚以及腿上都有被刀划伤的伤疤。为了保护自己,1983年,老孙用一根1.5米长的木棍,钻出许多小孔,将5厘米的粗铁丝埋进去固定住,再把冒出来的一段削尖,自制了一根狼牙棒用以自卫。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老孙已经在用第二根自制狼牙棒了。每次摆摊,老孙总把狼牙棒放在身旁,每当看到窃贼怀揣凶器,老孙便会一把抓上狼牙棒上前制服对方,刀具、钢管在这根木质的狼牙棒面前都会被收拾得服服帖帖。

多年的抓贼经历让老孙经验颇丰,如今,老孙的摊位上总会常备碘酒和棉签,轻微伤口就自己简单处理下。因不想让家人担心,老孙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抓贼首先要保护好自身安全,不做死后英雄;制服不了,就退一步,报警后跟着对方,等帮手多了再抓。

在老孙看来,捉贼不能靠蛮力,还得讲究技巧。每次捉贼后,老孙都会总结经验——这次抓三个贼跑了一个,原因是什么,下次再遇上同样的情况,就不能让他跑了。在他看来,每个案子情况不一,抓法也各有不同。每当老孙有空,他总经常在附近集市转悠,曾经一天抓贼43人,最多一次抓贼8人。每当谈起抓贼的经历,老孙就精神抖擞,手里还不停比划着动作。诈骗犯、偷羊贼、偷车贼等等,这么多年,老孙看遍了贼的作案手法。正如老孙所说,“他一抬手我就知道他下个动作是什么。”

如今,不光盗窃,群体纠纷事件,大大小小的事老孙都会管。

赫赫战绩

孙运义填写的犯罪记录本 时文枝 摄

多年来,因为老孙的见义勇为,他被市场聘为西站个体协会理事,每当集市发生什么纠纷,没有老孙解决不了。附近派出所的民警给了老孙几本犯罪记录本,他每抓一伙贼,就详细在本子上记录下窃贼的信息及现场情况,记满一个本子就给派出所送过去。老孙告诉记者,如今他一共送了9本,最后一本因市场解散了就没送去。

老孙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抓一万个贼,来个“万人斩”。可如今已经75岁的老孙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老孙告诉记者“今年年纪大了,抓的少,就抓了3起,其他的我都是看见了就报警,实在来不及我再亲自上。”

已到下午两点,老孙忙得还没吃午饭,还在一旁忙活的老孙告诉记者,昨晚他在本地电视台上看到一个两岁的小孩被马蜂蜇了住在省妇幼保健院,他想下午抽空去看看孩子并给孩子送去两百块钱!

匆匆忙完的老孙顾不上吃饭又走到马路上当起了志愿者,用老孙的话来说这就是“人老心不老!”

关于作者:李映青,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