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悦  >>  正文
郑悦:当“引导式”父母,做好启蒙教育
郑悦
2018年02月01日

当你看到自己的孩子正纸上自由涂鸦或水中嬉戏,当孩子在太阳下发现影子,或许又在树坑中发现蚂蚁……此时的你选择了旁观还是参与?如何参与?是否将他们的每一次发现都当作了教育契机进而有效指导?儿童的好奇心无处不在,运用科学解释这些现象不应只依靠在课堂,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适宜指导,能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优化探究过程,并促使儿童得到积极地结果。“引导”不是“代替”或“安排”,而是参与并帮助他们在快乐游戏的过程中更有效的进行探究,进而发现和理解事物间的基本关系,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感性认识。拥有教育智慧的父母影响孩子的一生,从起步开始,从点滴积累,做好孩子的领路人。以下通过笔者的自身经验,针对如何“引导”进行浅析,四点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一、 天马行空的问题,从哪下手?——提炼问题进行引导。

设计蕴含科学概念的问题,可以直接引向有价值的科学探索过程。例如,在用餐时发现菜汤的油弄到手上黏糊糊的,我提问引导“用哪些方法可以将手上的油洗干净?”“还有哪里有油?”“什么食物可以榨出油来?”……由易到难的问题可以引发思考。

孩子们对树坑中的蚂蚁产生浓厚兴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蚂蚁为什么这么小?”“蚂蚁为什么是黑色的?”“蚂蚁为什么有会上树?”“蚂蚁有五官吗”“蚂蚁怎么交流?”等问题五花八门,需要进行提炼和归纳,可以将孩子们的问题归结为几大重点进行引导:“蚂蚁的身体结构”、“蚂蚁的习性”、“蚂蚁的分工”、“蚂蚁的本领”等。在不阻碍幼儿主动探究的条件下,提炼有研究价值、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探究能力的问题,有效引导幼儿思考。

二、孩子问什么答什么就够了?——提出质疑引发思考。

对幼儿提出问题,或对幼儿进行质疑,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发幼儿思考,把语言作为工具,激发幼儿主动用脑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太阳下发现了影子,幼儿兴奋的说:“我的影子永远跟着我!”我提出质疑:“我们的影子永远不会和身体分开吗?”顿时,引发幼儿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晚上影子就不见了呀!”“那白天我们可以和影子分开吗?”我追问,幼儿立刻开始跑、跳、单腿站立……尝试将影子分开的方法,对于将身体一部分与影子分离的幼儿,我再次提问:“可以将影子和身体全部分离吗?”“可以延长分离的时间吗?”有的幼儿坐到秋千上、有的吊单杠、还有的幼儿不停的跳……调动幼儿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层层递进的问题,有效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三、 当孩子提出问题后,我们怎么办?——提供支持进而引导。

当幼儿提出问题时,应及时给予支持,推进探究欲望,进行有效指导。创设和谐宽松的探索环境,有利于幼儿大胆表达、想象和创造,是幼儿主动探索的前提。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求,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的最好诱因,有利于幼儿不段探索和验证,从而延续幼儿探索热情。

在孩子发现了玩具在水中会产生“沉浮现象”时,我随即投放支持幼儿主动猜想的探究材料:泡沫块、塑料瓶盖、塑料袋、积木玩具、橡皮泥、冰棍棍儿、矿泉水瓶、石头、绒球等,我还投放了苹果片儿、空牙膏、鸡蛋壳、橘子皮、树叶、塑料假花等,幼儿觉得新鲜好玩,极大地调动了探索兴趣,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在不断尝试中体验不同的探索结果,及时实验失败也没有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我们的“引导”是否有效?——梳理经验进行引导。

在自主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幼儿的大脑在不断地接收、处理大量信息,当探索越加深入时,幼儿的思维也越加清晰。引导幼儿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帮助幼儿输理头脑中的多种信息,依据客观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与事先的预测相比较,形成新的解释,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引导”得到了检验,幼儿的经验得到了强化。同时,引导幼儿在多与同伴交流、合作,在共同活动中可获得更多的信息与启示。

“引导”的作用,不是打扰,不是灌输我们的想法,也不是打消孩子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而是为其引路,进行有效探究,做好启蒙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管理员】
资深儿童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