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  正文
李洋:海南,生日快乐
李洋
2018年04月15日

海南岛已经存在了2400万年,海南省今天(4月13日)刚满而立。

1988年的今天,海南建省,岛上中部山区很多山区居民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状态。全岛没有一个红绿灯,就算一颗铁钉也要从岛外运来。在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上,海南岛是不折不扣的边陲和末梢。

1987年,邓小平讲:“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这句话可以从两层意思理解:要改变海南的落后现状非要下大力气;海南岛一旦发展起来,前途不可限量。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今天看来,一步跨千年的海南岛,过去三十年恰恰验证了邓公的这两层意思。今天的海南岛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国家最大的经济特区,重要的海洋战略支点,是南海的定海神针;为此,数百万海南人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乃至鲜血和生命。

纪念海南建省三十周年,能拨动亿万国人的心弦,不仅在于中央一系列利好政策昭示的海南光明的未来,更在于从“海南岛”到“海南省”的转变,曾激发了亿万年轻人对成功、对梦想的集体想象。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来自祖国各地的数十万“闯海者”横跨琼州海峡,以青春为马,以梦想为帆。

某种意义上,受到以深圳为代表的第一批特区的影响,如果说1980年,人们最初对深圳的发展还是将信将疑,是充盈着懵懂的初恋,那么八年后,人们对海南未来的憧憬则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情怀,是热恋。人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我结识了数位闯海人,他们大都年过半百。“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不论他们来自何方,不论他们现在境况如何,在回忆起当初的选择和奋斗经历时,都难掩激动之情。改变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就是一念之间的决定。选择只是几秒钟的事情,还债却要一生。

改革开放从来不只是自上而下的变革,更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呼应。这种双轨互动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后逐渐浮现出来。如果说顶层设计领域,还在计划与市场之间,在姓“社”与姓“资”之间博弈,那么民间,以分田到户、乡镇企业、个体户形式等为代表的,拥抱改革开放的民间需求早已成为社会共识。

之后所要做的就是,以其对原有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造成影响最小化为前提,将这种共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治理体系演进和社会结构进化争取时间和空间。

这在治理层面是一个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转变,法治化之前的法制化随着外资的到来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与其说,特区拥有了更多的自由,不如说在其他地区还在计划经济末期等待变革的时候,特区有了更多附带义务的自主权去主动争取自我变革。套用制度经济学的说法,改革开放要做的就是两件事:明晰各自产权,降低交易成本。这两点,如果说在其他地方是分步走的,特区则是要在短时间内同时实现这两个目的。

“闯海者”能够毅然奔赴一个事实意义上的“荒岛”,本质上就是在诀别计划经济时代的可以预见的人生轨迹,去收割改革开放的这一重大政治期许背后的信用红利。

众所周知,海南的发展不是没有弯路和挫折,改革开放何尝不是如此?今天看来,有些甚至是不可避免的阵痛。历史不可强求,就像历史不容假设一样。尽管如此,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不能只看成绩,更要总结经验和教训。能够让中国牢牢把握自己命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非但没有像在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那样因为市场化改革而一步步被削弱,反而随着中国的发展一步步走向强大。

现代科学、现代经济学、现代政治学都肇始于西方;当代国际关系体系、金融体系、贸易体系都以西方为奠基者和引领者。中共在国力竞争与意识形态的双重夹缝中,成功地平衡了独立自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并逐步摸索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治理模式和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这两套操作范式随着中国深入融入全球化越来越走向对方。

今天,海南获得中央支持,要在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正是国内治理与国际往来深度融合的战略设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只会越来越自信地打开大门。

如果说八十年代末,海南唤起了全民对改革开放的美好期许,那么今天,海南再次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成为国家谋求经济转型的重要开放窗口、试验平台,成为探索善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改革开拓者和实干家。

海南,生日快乐!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