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天下  >>  正文
赵连稳:青岛与文化名人
说天下
2018年06月05日

位于山东半岛的青岛属于古代齐国管辖地域,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齐国文化以开放和包容的先天性特质著称于世,塑造了青岛文化具有的融合、吸收和兼容并蓄的特性。

青岛文化具有的特性,加上青岛的美丽风光,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慕名而来,在青岛驻足徘徊。

康有为就是与青岛结缘很深的一位文化名人。1917年他首次踏上青岛,就对青岛的绮丽风光赞不绝口,称颂青岛“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1923年,他定居青岛,在青岛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四年时光。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次年与清政府签订《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租借青岛地区99年。1914年,日本趁德国忙于欧洲战场,出兵青岛,击败德军,占领青岛。1917年,日本分别与英、法、意、俄四国达成秘密协议,四国答应日本在战后可以享有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1918年“一战”结束,在帝国主义列强“分赃”的巴黎和会上,日本无理要求将其攫取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权利合法化,英、法、美牺牲中国利益,决定把日本的要求写入《凡尔赛和约》。梁启超及时把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拿中国主权做交易的内幕传回国内,康有为闻之惊魂泣血,他奋笔疾书,在《促南北速议和以应欧洲和局电》文中,吁请北洋政府和南方孙中山的革命力量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坚决收回青岛主权。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生高呼“还我青岛”“保我主权”,走向街头,举行游行示威。5月6日,康有为发出《请诛国贼救学生电》,对北京大学生爱国运动大加赞扬,电文中说:“则学生此举,其可谓代表四万万之民意,代伸四万万之民权,以讨国贼者。”13日,康有为又在《公言报》上发表文章,赞颂北京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的爱国义举,声援“五四”运动。

和民国时期的青岛结下不解之缘的还有杨振声。杨振声,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学习,1919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教育学,获博士学位,后又到哈佛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1924年回国,历任武昌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等职。陶行知力主在青岛创办国立大学,但对于国立青岛大学的校长人选,蔡元培精心挑选了“性情温和,冲默有量”的杨振声。1930年4月,杨振声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9月,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蔡元培亲笔题写“国立青岛大学”的校名。

杨振声不负众望,他秉持蔡元培“兼容并蓄”“思想自由”的教育理念,聘请国内著名的学者来青岛大学任教,如闻一多、梁实秋、黄敬思、黄际遇、沈从文、陈梦家,人才济济,盛极一时,直到1932年7月辞职。杨振声还曾经力主开办海洋生物学、海洋学、气象学,使青岛大学和当时的厦门大学比肩,影响至今。

沈从文,这位晚年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文学大家,一生多次来青岛。1931年8月,应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的邀请,到青岛大学任教,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沈从文创作了《从文自传》《记丁玲》《月下小景》《八骏图》等重要作品,其代表作《边城》也在青岛酝酿而成。沈从文在给他的友人的信中说,“我在青岛前后虽只二年半,但对我一生工作影响极大”。在青岛时正年青力壮,创作欲望正盛,更重要的是文字功夫日趋成熟。可说是一生工作最为有效果的一段日子。1932年沈从文发表了40多篇作品,出版了《虎雏》《记胡也频》《都市一妇人》《泥涂》等集子。沈从文在青岛还成功追求到了梦寐以求的恋人张兆和。所以,沈从文把在青岛的时光称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

青岛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海滨城市,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青岛文化将再次展示了它的开放包容魅力,青岛的明天更美好,正如1934年王统照在《青岛素描》中满怀深情地写的那样:“在国内,青岛的将来是不缺少好希望的”。

(本文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天下专栏百家争鸣,直击你最关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