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天下  >>  正文
何昕城: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说天下
2019年01月29日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是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原动力;是中华民族凝聚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作为新生代的我们,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要敬之、畏之、爱之!

简化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载体,保持着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融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随着社会现代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价值观发生转变,使文化传承断层;人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越来越随意,使传统节日趋向“假日化”:经久不衰的中华文化逐步流失、仪式感逐渐淡化,让传统节日演变为平常的节假日,成为“商业吸金”的噱头。

在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到了春节,村民常常扫尘、祭灶、贴年画、拜年、守岁…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后边在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到了中秋节,人们通过吃团圆饭、赏月、吃月饼等习俗来怀念祖先、敬畏自然、体现自己的价值观。然而,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简化节庆活动导致仪式感淡漠,令节日文化的内涵大打折扣!

我认为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传播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随意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大放异彩的瑰宝,影响着人类智慧的心灵!

当今社会,很多人打着学习传统文化的旗号,肆无忌惮的“玩弄经典”,例如:有的人身穿古风服饰便吟唱现代风歌曲;有的人随便吟唱几句京剧便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学到了国学的精髓;有的商业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以文化之名,行敛财之实……多种利益的掺杂混合使传统文化乱象丛生。

中国文学会会长黄德宽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传统文化是我们祖传下来的东西,我们有责任一带一带地传下去。全社会不仅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更要有责任之心,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严肃,不能瞎来,不能短视。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在坚持正确领导的同时选对路子。”的确,我们热爱传统文化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不应该以“热爱传统文化”为由来肆意弘扬传统文化。因为我们这样做就好比“挂羊头卖狗肉”。

我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万古不朽的灵魂,蕴藏着中国旭日东升的希望!我们对待传统必须要敬之爱之,用负责任的态度还传统文化一个“碧水蓝天”。

恶搞经典形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近年来,恶搞之风盛行,人们以颠覆的、滑稽的无厘头的形象来引人一笑。这对人们而言,本是一件茶余饭后的玩笑,无可厚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恶搞的范围不断扩大到学术界、恶搞对象从人物事件转至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这些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度不尊重。

其中,风靡一时的“杜甫很忙”就是一个典例;在那个时候,诗圣杜甫爆红网络,是因为有些网友将杜甫照片涂鸦后转至微博,引发了以“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后又经网友再次“改良”:有的将杜甫“改良”成手扛机枪;有的将杜甫“改良”成挥刀骑马;有的将杜甫“改良”成脚踏摩托…这些,都是对杜甫的恶意痛批,因为杜甫忙的是忧国忧民,而不是哗众取宠。

对此,马新朝先生痛批网友:“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的确,恶搞是近年来新兴的网络现象,是网友以讽刺、幽默的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的网络风尚。而恶搞的背后,是人们对经典的冷视、对传统的漠视、对文化的轻视!

我认为恶搞经典是对中国传统历史的不尊重,还会令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改变。

随意删减经典

何为经典?经典是经过时间的检验和洗汰后的内容仍在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现如今,许多教育部门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以“禁止糟粕性内容流入校园、糟粕性内容会扭曲学生三观”为由,有选择性的将经典进行删节。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被他们认为暗藏“环境决定一切”的含义而被删;他们还认为《劝学诗》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对价值观的扭曲而被删;他们连鲁迅先生的文章也不放过:近年来,中学课本多次删减鲁迅先生的文章…

我认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经典必然有令现代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内容,但它们在文章中必然有内在价值,我们不能随意删减。如果我们随意删减经典,等同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经典之上,会降低我们阅读经典的价值,这是不理智的!

渐渐的,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不仅要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薪火”世代相传!

天下专栏百家争鸣,直击你最关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