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宇晟  >>  正文
许宇晟:传说终有出处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随笔之八
许宇晟
2019年04月01日

哈铁博物馆一楼的大电视屏上反复播放的《博物馆之夜》,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专题片,片子里提到了女工程师莎力“自杀之谜”。

传说起自兴安岭隧道。

兴安岭隧道是中东铁路的咽喉工程,位于滨洲线516公里262米,海拔972.6米,隧长3077.2米,隧宽8米,隧高7米。隧道1901年全面开工,当时日俄争端已现端倪,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采取了双向对进的施工方式,东西两口同时开凿。想像着在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北方的群山之中,一众俄国技术人员、大量的中国劳工、还有从意大利雇佣的五百名专业石匠在极寒之地辛苦劳作的场景,实地看看这隧道壮观的存在,着实令人惊叹!1903年7月13日,中东铁路工程局总工程师尤戈维奇,宣布中东铁路工程全线竣工,将全路移交中东铁路管理局正式营业。但兴安岭隧道因为施工难度超出预期,仍没完工。由于坡度太大,就修了一条Z字形临时越岭线,每辆机车只能牵引五节货车,每天运行三个往返。如此这般持续了整整一年,直到1904年5月,兴安岭隧道才称得真正意义上的运行。兴安岭西坡缓斜度较小,设兴安岭站。东坡倾斜度大,山岩陡峭,由隧道东口至雅鲁河谷,填筑提高路堤,以迂回山麓,绕行2公里多螺旋形展线进入隧道口。展线是展长线路的缩略说法,兴安岭展线是中国第一个螺旋形展线。

    兴安岭展线:中国第一个螺旋形展线

工程如此艰难,传说娓娓而来。

美丽智慧的俄罗斯女人,年轻的铁路工程师,她的名字叫莎力。学会勘测有什么好,远离祖国远离爱人,别了母亲别了舒适,那时的莎力,自当婀娜,蓝眼秀发,达子香花般的年纪。

大手笔开凿的兴安岭遂道,冰天雪地里的血汗,深山峻岭里的苦累,几时能见天日呵,绵绵三公里,两侧开凿。

设计是智力巡回的果实,莎力的承担是种子,承担连着责任,此时俄罗斯的肩膀,飘过一双忧郁的眼睛,清澈如贝加尔湖,一丝含忍,隐而不露。

精算交汇的时间临近,莫非她计算失误,莎力曼妙的身姿,迟疑在兴安岭的夜色中,迟疑在普希金,讴歌的白桦树旁,白纱巾、白桦树,这异国跋涉的美丽女子用两件道具,向这个世界谢幕。

二十世纪刚刚晨光微露,宿营的人们仍在沉睡,打凿的声响渐近,掌子面透过一缕微光,交汇呵贯通呵,都成了身后之事,就差那么一点点,花朵依旧绽放,就差那么一点点,桂冠戴在头上。

我坚信传说终有出处,我坚信散落的红叶,终会有人记得,抑或是从前,抑或是现在。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铁路作协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会员,著有诗集《火车奔向雪国》、《怅然的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