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  正文
张新立:向祖国敬礼,我以青春奉献西部 ---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在云南14年
我和我的祖国
2019年04月15日

我的祖国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我和我的祖国也不能分隔。2005年我从大学毕业以来,从安徽来到云南孟连县进行志愿服务,这些年来我坚持向祖国敬礼,以青春奉献西部。

我工作的地方是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语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是个多民族和谐相处的边境县,与缅甸接壤。我的家乡在3000多公里以外的安徽省临泉县。2005年7月底,刚大学毕业的我作为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怀着到艰苦地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梦想,来到云南省孟连县进行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期间,我在过县残联,在过县一中教历史课。服务期的第二年我参加孟连县公务员考试,考进一个乡,做残联、民政工作。一边志愿服务一边开始写新闻稿、散文、社科等文字材料,后来我定居于此,在这里结婚生子,入党,逐步成长为一名正科级干部,近几年来一直从事新闻或文字工作。这个地方对我来说简直是与梦相连,我在这里追梦、寻梦、圆梦。

2009年12月至今,我有幸到孟连县委宣传部工作,任《孟连时政》编辑(约1年),同时为《普洱日报•县区潮汛》(孟连版)组稿至今,大概是2011年4月任孟连网、《孟连时政手机报》的编辑至今,我主要与文字和写文章的人打交道,随时加班、陪同成为常态。在云南边境、在华北平原,在上海黄埔区、在浙江大学都能看到我拿着手提电脑编稿子的情景。

十多年来,我逐步培养了写文章的兴趣,同时坚持读书,读书和写作支撑着我不断前行。我想无论工作生活如何变动,用文字纪录生活的习惯会一直坚持下去的。读书写作教会我很多,只有多读书多思考,人才会永不落伍;只有厚积薄发、蓄势待发、有感而发,才能写出点像样的文字。我现在为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普洱市作家协会会员、普洱市青联委员。

我做报纸、网站、手机报、微信编辑,微直播编辑,积极做好来孟连记者、专家学者的陪同、收集整理材料等工作,为他们收集整理材料200余次,在编辑新闻稿件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孟连文化、普洱文化、云南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皈依。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也收获满满,我被评为2010年度“普洱日报优秀特约通讯员”,2010年度、2012年度“孟连县优秀通讯员”。2011年度、2016年度孟连县委宣传部优秀公务员。我的作品,纪实报道《在心灵阵痛中与旧俗决裂》2013年8月获云南省民宗委、《今日民族》杂志社主办的“活力开放”民族文化征文活动二等奖。2015年我参加中国梦云南故事的稿件《宾弄赛嗨唱响民族团结歌》获三等奖,入选新华网、新华社云南分社出版的《我的中国梦云南故事》一书。同年参加贵州省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办,多彩贵州网和孔学堂网承办的首届“孔学堂杯”国学公益讲座网络有奖征文活动,我的作品《孔子随想》获二等奖。

现实中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允许有任何疏忽,我是一名党员、一名公务员,常告诫自己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当然我也是这样做的。在单位领导的重视下,我积极参与新闻写稿、编辑“传帮带”,尽己所能地培训、培养乡镇宣传干事、通讯员队伍。孟连县乡(镇)通讯员队伍不断稳固,写稿编辑水平得到提升。

志愿服务一直是我不忘的情怀,我曾用自己本就已经非常微薄的收入资助了一位残疾人子女读书,并协助这家残疾人建房。我还到偏远乡镇调查帮助贫困学生,还主动联系了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爱心人士为一边境村小学捐赠衣服7麻袋,小毛毯90床。我潜移默化地感到新时代的青年要有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团队精神,要刻苦学习本领和技能,还要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俯下身子真诚为民、综合思考、统筹兼顾,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各项工作。

十多年来,我独在异乡为异客,面临生活孤立无援,我的父亲母亲无法来帮我照顾小孩,我探亲路途十分遥远回去一次拖家带口,长途跋涉,我无法照顾好父亲母亲以尽孝心。这些实际困难每时每刻都困扰着我。其中我的女儿小时竟5年不能回家过年,与远方的爷爷奶奶团聚。后来,我终于下定决心,在2014年春节成功带领妻子女儿跨越澜沧江、长江、淮河回家!更多时候,我无法照顾好父亲母亲以尽孝心,只能安慰自己忠孝难两全。面对异域文化的碰撞,面对思亲思乡之路的阻隔,面对独立支撑的苦楚,我没有怀疑当初的选择,深爱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蓦然回首孟连有高山、流水、白云、绿地,淳朴的人,纵然山路难行,可大山依然有梦!如全国各地一样,这里的人们渴望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更宽的房子,更方便的出行,更幸福的感觉,这里的人心中藏着自己的梦。

7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风雨兼程,不断繁荣昌盛,我在工作中能为国家出一份力,觉得很自豪,很骄傲!现在,我依然寻找着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依然真诚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早日实现,也真诚愿意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努力工作。真诚感谢这么多年来支持我紧张、忙碌工作的单位领导、同事和家人。

【责任编辑:许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