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昊  >>  正文
孙成昊:最高法院为特朗普建墙“开绿灯”,“拉锯战”不会就此终结
孙成昊
2019年08月01日

近日,美国最高法院以5票赞成、4票反对的结果驳回加州法官此前一项裁决,允许美国总统特朗普动用美国国防部25亿美元资金修建数百英里长的美墨边境墙。得知这一信息的特朗普欣喜若狂,第一时间在推特上“贺喜”,称这是“在建墙问题上的巨大胜利”,也是“边境安全和法治的巨大胜利”。

边境墙是特朗普政府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在白宫与国会之间引发了多次“拉锯战”,甚至造成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政府停摆。迫于政治压力,府会当时暂时达成妥协方案,但国会同意拨出的14亿美元资金远低于白宫60亿美元的预期。此后,特朗普在今年2月动用总统行政权,宣布美国南部边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希望以此绕过国会的拨款限制。

尽管以“国家紧急状态”的方式谋求修墙经费让民主党人炸了锅,特朗普却对此轻描淡写,表示自己不过遵循惯例,并非开创先河。从历史上看,1976年以来美国总统确实58次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也没有任何一次在法律层面遭到过实质性挑战。但特朗普故意忽略了一个关键细节,此前没有一个总统通过“国家紧急状态”强迫国会在其不支持的项目上投入经费。

与“国家紧急状态”的争议类似,美国最高法院这次有利于特朗普政府的判定将再一次把舆论引向对“三权分立”的大讨论。也就是说,在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美国宪法规定国会掌握“钱袋子”,拨款权应攥在国会手中,这是国会制衡总统权力的重要工具。国会与白宫在这一问题上产生分歧时,最高法院的介入就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判定结果出来后,国会民主党人极为失望,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仅不认可判定,还直言“美国开国元勋设计的是民治的民主国家,而非君主制国家”,暗讽特朗普的总统权力已一手遮天。

实质上,作为政治素人的特朗普力推修墙大业,背后逻辑绝不是为了引发美国国内有关“三权分立”的学术和法律探讨,而更像是一场为了选票不得不打的政治战役。建墙的本质是移民问题,特朗普能够在2016年当选美国总统主要依靠的是信奉新教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这些人切实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移民。维护政治生命、呵护选民基本盘自然成为特朗普执政后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他强势推动移民政策也得到铁杆选民的“投桃报李”,体现在其支持率长期保持在40%以上。

从政治理念上看,特朗普修墙的执念来自于对美国国家安全现状的现实评估。在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眼中,非法移民已成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抢夺美国民众工作岗位、影响美国民众生活方式的破坏性来源。特朗普和一些共和党人认为,不及时将这些人拒之于国门之外,“国将不国”。这也合理解释了在美国国务院这样一个外交部门中,负责政策规划的高官也开始用“族裔冲突”“文明的冲突”视角看待大国关系。

随着2020年大选季到来,两党在移民问题上的分歧只会越来越深,争执能见度只会越来越高,美国政治和民众生活要付出的代价只会越来越大。国会民主党人绝不会因为最高法院的判定而善罢甘休,相反,这一判定将激发民主党更大的火与怒。一方面,针对特朗普政府的法律战不会偃旗息鼓。今年4月,国会民主党人表示要就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况”提起诉讼,虽然诉讼已经失败,但民主党人仍表示计划继续上诉。而针对此次最高法院的判定,“塞拉俱乐部”等团体表示还将继续在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捍卫三权分立。

另一方面,民主党人针对特朗普的“政治战”将旷日持久。在特朗普的“带节奏”下,移民问题、族裔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两党斗争、谋胜大选的焦点议题之一。中期选举之后,众议院多数席位被民主党拿下、国会族裔更为多元、民主党自由派增多,民主党在边境墙和移民问题上的态度与特朗普的差异更明显,立场更坚定。在大选季的烘托下,两党都将以此作为攻击对方的有力抓手,双方能够互相妥协的空间将进一步遭到压缩,两党在移民问题上的“攻防战”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党争的“新常态”。

孙成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主要研究美国外交及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