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顺  >>  正文
李方顺:获委重任,深圳未来拿什么构筑文化高地?
李方顺
2019年08月21日

再次获委重任,深圳未来拿什么构筑文化高地?让历史说话,为我们指引了航向。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

再次获委重任,深圳未来将承担很多国家重大发展任务,其中,文化是重中之重。

到2025年,要实现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要举办国际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要与香港、澳门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要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要建设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要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

然而,关于文化,曾有不少人认为,香港是“文化沙漠”。而与香港仅一河之隔的深圳,则更饱受诟病,“文化沙漠”的帽子一直如影随形。

而实际上,不止是香港和深圳,整个粤港澳地区,不知从何时起,社会及坊间的很多人存在着一种严重的认知误区,尤其是年轻一代,误以为粤港澳除了商贸发达之外,如谈文化,则一无是处,自然而然,无论粤港澳地区之外,还是粤港澳地区之内,每每谈到广东,人们开口闭口几乎都说这里“没文化” 。于是乎,“文化沙漠”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

如此,问题来了,获委重任,深圳未来拿什么构筑文化高地?

8月19日,习总书记考察甘肃,在敦煌进行调研时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面对纷乱复杂的国际国内时局,总书记提出了十分重要的要求,即必须通过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让历史说话,这难道不是深圳未来构筑文化高地的指引吗?!

那么,拿什么样的历史说话呢?

非常巧合的是,就在8月18日获委重任的这一天,深圳一个由几个名不经传的民间机构组织的艺术写生团,正以“‘海上丝绸之路’陆上大动脉古茶道路网体系申遗”为主题,徒步走在岭南古茶道上,进行着从未有过的艺术写生研学活动。

或许有人会问:古茶道写生与“深圳未来拿什么构筑文化高地”有何相干?

不妨引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考察敦煌后曾经的评价,他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请允许作这样的假设,如果季羡林先生在他生前有机会沿福建武夷山→鄱阳湖→南昌府→赣州府→南雄梅关→英德→清远→佛山→广州(黄埔古港)古茶道,考察“海上丝绸之路”陆上大动脉路网体系,或令他更加震撼,而给予的评价或许也更加独到和精彩。

如若在大家的笔墨挥洒下,难道不会更独到更精彩吗?

这条古茶道路网体系不止演绎了世界茶叶和瓷器的贸易、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汇、中西共享的文化语言、大航海时代的航海高科技、艺术美画、中学西渐、欧洲(“欧标”)及世界茶叶标准体系、同时也见证了东西外交的博弈、战争的杀戮、植物的偷盗等等。

试问,世界上有那一条“道”能如此在世界近代历史的风云跌宕中扮演了如此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演绎了如此恢弘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史料不断披露并公诸于世,掀开了盖头。

因此,若以“道”而论,影响世界近代历史深远的,唯有这条“海上丝绸之路”陆上大动脉古茶道。此“道”从福建武夷山,经闽浙赣进入岭南后,形成了南粤古驿道,陆路和水路,四通八达,成就了以广州为核心枢纽的东西方文化交融汇流的唯一之所:粤港澳地区(当然覆盖今日的深圳)。

如何以“让历史说话” 指引我们的实际行动,先插播上文提到的深圳一个写生团的实况。

围绕“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大动脉古茶道路网体系申遗,这次写生之旅的目的地,就是粤港澳地区现保存完好的一段历史遗存,即清远阳山水口秦汉古道。

一睹为快,看看写生团从深圳出发后的实情实景。

8月17日,曙光初照,写生的同学们集结在预定的大厦门口,等待旅巴的到来。

中午抵达目的后,在位于清远古茶道不远处的连江岸边的皮划艇研学基地接受培训,导师在讲解和示范如何划皮划艇的技巧。

接受培训后,同学们开始体验奥林匹克水上竞技运动。清远连江的水面,微风习习,碧波荡漾,同学们体验着大都市从未有过的舒爽,同时感触着连江连通“海上丝绸之路”而演绎的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传奇,以及连江在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次日,8月18日一大早,写生团向古茶道写生目的地进发。

写生之旅的导师们引领着同学们徒步于掩藏在广东清远阳山水口崇山峻岭之中的古茶道。

沿着古茶道的古石板路石阶一步一步往上,终于到达了写生的一处目的地:古茶道观景台。

欲知这古茶道徒步有多不易,读读宋朝汪任当年行走时写下的诗句便知。汪任在其《煮茗台》一诗中这样描绘道:“石梯千级杖藜行,行到山腰足暂停。旋汲灵泉煮佳茗,渴心滋润困魔醒。”

来到古茶道观景台,或远眺,或聚焦,左前方是巍峨耸立的将军山,而将军山下的连江两岸掩藏着一处极富诗情画意的地方,正是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当年遭贬谪流放这里时发现的神奇之所,且读韩愈在徒步古道时写下的千古名诗《花岛》:“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

当同学们听导师讲解,得知当年韩愈诗中所觅的“红云”之处,正是他们17日下午畅游连江体验皮划艇的地方时,为亲身感触到了这古茶道丰厚的文化而兴奋不已!

在听完研学导师和写生老师的讲解布置后,同学们研墨运笔,准备写生。

聚精会神,细致观察,寻找落笔之前的灵感

一番的凝神构思之后,开始落笔

一笔一画,认真的勾绘

画思涌动,挥毫泼墨

负责这次写生指导的美术专业导师杨老师布置同学们的写生任务后,自己在道旁选了一处灌木丛,抒发灵感,挥毫表达于画中。

古茶道的诗情画意,连同历史的沧海桑田,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古茶道演绎的丰厚文化,在这次写生之旅的同学们的画笔下,以艺术的表现得以彰显出来!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次写生的作品。

“寥寥数笔却画出古道的神韵!功底扎实。”一个微信名叫嫦E 的网友这样感叹道!

一位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研学导师评价说:

“此画由近及远,一个古石板台阶一个古石板台阶往上延伸,往古道的历史望去,那最远处,是世界茗茶胜地武夷山。遥想过往,历史上,无数的挑夫担着武夷山以及闽浙赣交界处茶产区的茗茶,包括功夫红茶(congou)、武夷红茶(Bohea)、小种红茶(Souchong)以及古徽州的松萝(Singlo)和熙春(Hyson)绿茶,还有世界驰名的景德镇瓷器,陆上一程,水上一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进入岭南运抵广州后,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洋……”

这何止是一幅艺术写生画,看那浓墨重彩勾画的古石板铺就的茶道石阶,还有那见证历史的厚重的喀斯特山峰,简直就是一幅贯穿古今的历史写照!

这幅速写笔墨不多,寥寥数笔勾勒出古茶道的青石古路,深远起伏。浓墨勾枝,混点树叶,前景坡石勾皴点染一气呵成,横抹远山,古道的幽静跃然纸上。

似乎,从这幅写生画中的横抹远山之中,朦胧中,看到了唐代的张九龄、韩愈、苏东坡等,手握拐杖,从意境悠远的崇山峻岭中一步一步地走到这粤港澳的南国古乡,带来了中原文明,融合了岭南人文,令中华文明和文化集古今大成,一路走来,传承东西南北!

再看这幅写生,换了个角度描绘古道,少有皴擦,大面积用彩墨点染而成,一派悠悠古道,树木成荫,苍古恬静,表现出自然和谐的人文情怀,仿佛历史上那担盐、挑茶、运瓷的挑夫和驮马,以及遭贬谪的文人雅士及刚正不阿的政府官员往来这条古驿道的情景已离我们渐行渐远,而这古道掩藏在深山,静静地,不再遭受任何打扰,享受着被世人遗忘的清净!

悠悠的古道,蕴含着悠悠的历史,对景写生,这幅画以秦汉古道上山的石阶为描绘对象,淡墨横勾出古道青石的大小起伏;两旁松树挺立,浓墨勾点,尽显古松的苍劲;前方坡石皴擦提染,层次自然;后方远山,淡墨抹成,近看清晰的画境衬托出远处逐渐变得朦胧的如斯峰林山景,让人于模糊中联想那历史的久远如斯,意境深远。

从古驿道的观景台,远望对面的将军山,以粗笔勾勒山体立石,简单施以皴擦,画出了将军山的巍峨,满山植被覆盖重彩,表现出植被的茂密,青绿和赭色的配合,表现了岭南从远古一路走来的沧桑变换,看这画中那巍峨耸立的将军山,可以遥想当年在这山脚下,沙场秋点兵,秦汉大军与南越古国的军队交战的烽火硝烟,全都烙印在这将军山的赭色写意之中。

如今,在这山脚下,只见民房新居,一桥横跨连江,岭南人民安居乐业,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限于篇幅,对于写生作品我们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后记

如果写生的价值不止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重在文化的意义表达,让历史说话,那么,以上这些以前所未有的古茶道申遗为题材的写生画作,在未来,谁会认为不会成为具有无限价值的名作呢?

又或许,如果这些写生画作能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不再认为深圳及粤港澳地区是“文化沙漠”,而是贯穿古今,连通“海上丝绸之路”百余国家和地区而成就了世界近代历史,形成了世界一致共享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并与海外携手申遗,那么,这些写生画作之重大意义,定会令全世界一致看HIGH!

最后再披露美国PEM博物馆收藏的一幅画,让历史说话,让蕴含在艺术美画中的历史说话。

这幅布面油画收藏于美国PEM博物馆,描绘的是1790-1800年代,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或“海上茶路”的世界唯一茶叶贸易中心的中国广州(Canton)的茶叶生产及出口海外的概况,由近及远,最近处是黄埔港古港,依次或许就是佛山、清远、英德、南雄梅关,出了梅关为江西的赣州府、南昌府,经鄱阳湖,到闽浙赣交界的铅山河口古镇,延伸至最远处的世界茗茶胜地福建武夷山。

资深翻译,贵州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翻译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茶文化”刊物特约撰稿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