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亚君  >>  正文
温亚君:雪中飞舞的爬犁,青年时代的风采
温亚君
2019年08月29日

经历是人生无形的财富。生活,不论苦与乐,都能酿造出人生的光彩。放爬犁的青年时代成了我人生的亮点。

40年前,我在家乡高柴沟的知青点工作。小兴安岭的冬天寒风刺骨,那可不是一般的冷,最冷的时候都能达到零下35度。说滴水成冰绝不为过,如果你的手有点潮湿去触摸铁器直接一层皮就被粘掉。无论你穿啥都是一个字:冷!然而冬天也是木材运输的黄金季节,利用冰雪光滑节省不必要的人力。爬犁就是一种运输工具。

那是一段很难忘的人生旅途,刻骨铭心。6年也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苦。

   我1975年高中毕业,那年才17岁。按照国家上山下乡的号令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小兴安岭的大山深处,一个只有50余户的小山村。林区的工作是非常艰苦的,一年四季中午饭都要在大森林里吃,天气暖和的季节还好说。到了冬天,森林被大雪覆盖。有条件时就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四处透风的小屋中间一个大铁炉子,带的饭菜可以在上面烤一烤,没有条件时就是在雪中点燃一堆火,把冻得如石头的馒头在火上烤,外边虽然烤糊了,里边却还是个硬心。而春天又是森林防火期,绝对不允许在野外生火,那只能啃硬馒头了。一年四季林区的工作也是多种多样,春天搞抚育伐,每年4月中旬到五一节是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搞大会战,必须在半个月内趁苗木休眠期植入林地。清林,刨穴,夏季抚育伐,等等。最有刺激的还是冬季的放爬犁。

爬犁,斧头,弯把子锯就是我从75年-80年冬季的主要劳动工具。

爬犁的种类很多,除了我们通常熟悉的小孩玩的爬犁,牛拉爬犁,而我们用的这种爬犁是特制的,专门用来冬天拉柈子的工具。制作这种爬犁是需要有一定木工技术的。

在林区选择做爬犁的材料是不难的。从一截桦木原木劈成板方,用刨子推平,最后剩两块1米5长,5厘米厚,25厘米宽的板材。将前端锯成小于45度的斜面,后端锯成成45斜面。在上端前后留出10厘米处均分3个横梁位置凿成卯,中间的要凿成燕尾槽。再去找来2根4米长的鲜桦木杆,端部直径3厘米,尾部直径5厘米。点燃一堆火,把桦木杆距离尾部1米左右的地方放在火上烤10分钟左右。把备好的2块桦木板材分成60厘米左右宽在后边的槽中放上横梁,用头号钢钉钉结实。再把中间的横梁也安放好钉入钢钉。把烧好的桦木杆从中间的横梁和后边的横梁中穿过,上部靠着中间的横梁往上抬,高度超过前边横梁时趁机把横梁穿过去钉上钢钉,一个简单的爬犁就做好了。前后备上必要紧固的单股过火的钢丝绳,在前边的横梁上再拴上一段绳子就完整了。

冬天林场各个部门取暖全靠木材,把木材锯成60厘米的圆墩再用斧子劈成西瓜瓣形状,当地叫柈子。林区的男男女女一年四季都要和木头打交道。冬天主要工作场合就是在皑皑白雪的大森林中战天斗地。在这样的环境工作能不苦吗?

清晨,把大约50斤重的爬犁加上斧子,弯把子锯抗在肩上,要扛到距离山脚下3公里的山顶。气喘吁吁。到了山顶,满身是汗,汗把棉袄都湿透了,冷风从脖领子里吹进后背,偶尔树上掉下来的积雪也掉进脖子里,那滋味难受得无法形容。放下爬犁不到10分钟身体又凉了,冻得难熬,棉袄后部分都冻硬了。然后还要去找各种适合当柈子的木头。林区有很多外行人听不懂的专有名词,如:倒木,风折,风撅,半拉瓜,空桶子,卧槽的木头最难锯,就是被土埋没一部分的倒木。把倒木用弯把子锯锯成60厘米长,再用斧子劈成西瓜瓣形状,装得高高的,满满一爬犁,再用绳子捆紧。在爬犁前部2个爬犁杆中间放一块木板,相似于宝马汽车的座位。人在前边拉爬犁拉到了拖拉机道路上。道路很陡起码要有30度的坡。光滑如镜的拖拉机道路中间有2道槽,爬犁本身没有制动,靠人在爬犁的前边用身体和脚控制爬犁的速度。说实话,高高的山岗向下放爬犁,没有制动相当危险,偶尔爬犁翻了如同人仰马翻,会把人砸伤,非常可怕。所以爬犁上装的木头前后重量要适中。如果后边重,行驶过程中爬犁就会后翻,人的脚在空中不能着地,任其爬犁自动驾驶,最后翻入沟里。如果爬犁前边装的重,行驶中就会前翻如狗啃屎,爬犁杆断裂,重重的木头从你身上压过受伤。但是这些危险没能阻挡我放爬犁的乐趣。没有交通规则,不查酒驾,不扣分。当爬犁的速度达到40公里的速度时我们感觉很刺激。用两只脚蹬住道路的沟痕风驰电掣地飞向山脚下。有时还让同事在半路上搞点特技,就是当爬犁经过时用手捧一些雪撒到头上精彩极了。同时脚瞪起的雪花在眼前飞扬,好不气派,比开宝马自在,至今难忘。

木头运到山脚下的森林小火车路旁,把木材劈成柈子摆在那里。摆柈子需要技巧的,将劈成西瓜瓣形状的柈子摆成60厘米宽,1米高,5米长,这叫一留,两留是一平,是计量单位。按这个来计算你的工作量。所以摆柈子要煞费苦心,不要把柈子摆放的太紧凑,又不能空隙太大,否则验收人员是不会给你验收合格的,有时候领导会讽刺你,看你摆放的柈子,一个老头扛着锄头带草帽都能钻过去。下班后再找一块半拉瓜拉回家当自家的烧柴,早把一天的劳累忘到了脑后。

关师傅发明的爬犁。

那个年代,经常能听到“大会战”,“高产”,这个样的词汇。大会战,就是早上3点就到大森林里上班。高产,就是今天完成的任务要比平时多。

我的同事关师傅是个干工作不要命的人,特别能干。正常我们运输抚育伐伐下来的小径木大头都是装在类似原条铁台车一样的爬犁上,后半部分拖拉在地上,运输起来很累。为了提高爬犁的运输能力和装载量,他竟设计出类似森林小火车的运输方式,在爬犁的后边又加一个小爬犁,这样能多装很多木材。当时的工作是抚育伐,伐下来的树木都是5-10厘米粗,4-6米以上的杨木,桦木等等。 因为把小径木的另一端也装在了小爬犁上自然减少了后半部的阻力,多装快跑。我们都叫他:雷锋。

那个年代虽然很苦但是很乐观,任劳任怨。每天都是快乐的,今天的不怕苦和顽强的毅力也许就是那个年代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吧!

【责任编辑:许聃】
文学创作,翻译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