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童  >>  正文
南丰的橘
王童
2019年10月10日

去江西南丰,常听人说起,此地是蜜橘之乡。俗语言:三月有密橘;六、七月有柑橘;八月有碰柑;南丰蜜橘以皮薄核少、汁多少渣、色泽金黄、甜酸适口、营养丰富而享誉古今中外。是柑橘中的精品,水果中的佳品,为“食之悦口、视之悦目、闻之悦鼻、誉之悦耳”的四悦水果。南丰蜜桔又称南丰蜜橘,富含氨基酸、硒等40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自唐代开始就为皇室贡品。但中秋时节人来到南丰,虽见到满山遍野的橘树,却未见到橘香来到嘴边,甚有些遗憾。

细一打听,原来南丰蜜橘一般都是10月份左右的时候成熟,10月中旬就开始采摘。这样的时候蜜桔最好吃,味道十分甘甜入口。而我们来的时令,正是蜜橘还在孕育的空档期。站立在枝叶茂密,树姿整齐且浑身冒刺的橘树前,有些不忍归去,便随手摘了几粒尚未成熟的小橘拿在鼻前嗅一嗅,也算解了皮日休所吟的“不为韩嫣金丸重,直是周王玉果圆”的津渴。故里在南丰的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清官好官的曾巩,在这山水间无处不落下他的痕迹。他曾穿梭在这橘树间,似却没见到他留下直接写橘的诗文,倒是咏了荔枝描了牡丹皆有。

他四方当官,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又卒于江宁府,南丰故乡或许是他若即若离之地。他诗野草山花夹乱流,桥边旌旆影悠悠。即应要地无人见,可忍开时不出游。或许坦露了他某一时辰的心境。然他写《香橙》的诗句应也是另一种橘的印象了:家林香橙有两树,根缠铁钮凌坡陀……入苞岂数橘柚贱,芼鼎始足盐梅和。虽说这不是咏橘,但穿凿附会也许可解其中意。诗虽在写柑,但仍不过是在寄念橘之情。其实,咏橘的诗人早有了,屈原的《橘颂》便颂歌了:辉煌的橘树啊,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啊,圆满的果子!

橘和柑虽说品种不同,但古人常把这两果合为一体而赞曰。贡柑本也是同橘杂交出的品种。贡橘和贡柑都是上品贡皇家食用的。南丰蜜橘,历史上就以果色金黄、皮薄肉嫩、食不存渣、风味浓甜、芳香扑鼻而闻名中外。据《禹贡》记载,两千多年以前,南丰蜜橘已被列为贡品。 到宋元以后,蜜橘以其甘甜味美逐渐在南丰兴起。明正德年间的《建昌府志》正式把蜜橘的名称载人史册。根据日本高桥郁郎的描述,曰本济州蜜橘原产于我国长江沿岸,约在700年前南宋时期引种进日本,成为江户至明治时代日本柑橘的主要品种。记得当年拍摄日本影片《生死恋》的副导演曾回忆在列车上拍摄影片时,女主角栗原小卷忏白的手剥出一橘子优雅的递过来,凭添了一丝诗意。这橘应就是漂洋过海来南丰的品种。南丰的橘现也早已在美国借壳上市了。

乘船游弋在南丰县的傩湖、潭湖、军湖、琴湖上,四山夹波,映入湖水的山影也夹杂橘树的芳菲,而水波里橘树的山影融进阳光中,在漫溢着,引人无限向往。

南丰蜜橘,继古望今,早已成了这“蜜橘之乡"的主要致富产业:1962年,被评为全国优质水果。1988年,被确定为全国柑桔商品生产基地县。1995年被授予“中国南丰蜜橘之乡”称号。2003年,南丰蜜橘被认定“绿色食品A级产品”。2004年09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南丰蜜橘”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6年,获得“食品安全地方政府突出贡献奖”等等。现今,南丰蜜橘早已行销至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这给橘色凭添了一丝诗意。

种橘人告我,每到结橘的季节,在外上学打工的人也常回乡帮助收获,城里人也有自驾车来收购采摘的,好不欢喜热烙。这南丰蜜橘适合种植于土层深1米以上、海拔400米以下、坡度<25°、背风向阳、植被较丰富的缓坡山地,或土壤肥沃疏松、地下水位1.5米以下、排水通气良好的平地。根系发达、枝干粗壮、选择无病虫害、嫁接口愈合良好的良种壮苗种植。

或许正因为这特异的地质土壤及山水的滋润,南丰蜜橘才甘甜可口,唇舌生津。橘的皮晒干后又称陈皮,是一味清肝明目去火的中药,南丰蜜橘的皮经过加工也可成为这一灵丹妙药吧。有关蜜橘的传说与典故在当地有很多,如仙人吹仙气。卖橘人筐里的橘子一个个向外飞,一直飞到南丰城西门外,见石佛菩萨的手指向水南村,才落了下来。从此,南丰县水南村开始有了橘子树。一传十,十传百,南丰就到处栽上了橘树。再有,斯大林称这橘为“橘中之王”,爱不释口也是一例。

现今,两年一届的南丰国际蜜橘文化节,是南丰县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南丰县的一张亮丽名片。每到这个时候,南丰就成了蜜橘的世界、欢乐的海洋。这时节,人们举橘提香迎来送往,沉浸在喜悦之中。这刻的喜庆我们却无缘赶上,多有些不尽人意。橘乡的人告知曰,留些期待更好,盼你们再来了。

南丰的蜜橘虽没有品尝到,但果味已渗到了心间,望着层翠的橘树,似已将树上垂下的甘橘含在了口中,品味着。

 

 

 

 

 

 

 

 

 

 

 

 

【责任编辑:吕佳珊】
鲁迅文学院第二届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新闻出版支部主委、洛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及散文诗歌等百万多字。作品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