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明  >>  正文
赵建明:学用贯通创新实践,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
赵建明
2019年12月03日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制度建设成果,审议通过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深入推进制度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回答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维护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保持人民生活永远幸福安康的制度保证问题,为中华民族永续强盛兴旺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乡镇(街道)作为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环链的未端一环,肩负着推动党和国家政策制度落地生根、创新实践社会治理打基础破难题探路子的政治责任,近阶段最重要最紧迫的一项任务,就是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系统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决定》,精准把握以自贸试验区建设引领中国全方位开放的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政策的落地,不断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转化运用,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团结引领人民群众重整行装再出发,凝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生态美丽家园、创建幸福平安社区的磅礴力量,以优化民生服务营商大环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夯实创新实践组织根基。制度是治理的依据和结果,治理是制度的实践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一项涉及多主体、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同推进。新中国七十年取得的“稳定奇迹”和“发展奇迹”有力地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确保我国政治和社会的稳定,确保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在整体上相互协调、有效运转、发挥效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推进新时代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供科学指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制度保证,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提供基本依据,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基本遵循,为应对风险挑战、赢得战略主动提供坚强保证,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各级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以切实提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本领,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确保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街道将逐步完成由发展经济与服务民生双职能向服务民生单职能转变,履职重心逐步向创新社会治理实践转移,要强化底线思维意识,加强组织建设,建强两支队伍,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党员选拔充实到党的基层组织之中,着力打造政治素质高、带头作用好、业务能力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扛起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力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以“智治”促“善治”,用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打造区域化党建服务引领、社团社会组织服务支撑、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的智慧治理平台,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防范体系,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防范化解社会治理、公共事务等领域里的重大风险,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公安、城管进社区、进网格,加快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发挥社区文化黏合作用。“文化”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很明确:“文”就是指文字、文章、礼乐制度、鼓乐、曲调等;“化”的本义作“教行”解,就是人受教而变化。所以“文化”二字合而言之就是以文字、文章、礼乐等变化人的气质,达到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目的。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文化的灵魂是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文化自信源于实现中国梦的深层精神追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社区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是构建社会大平安的基石,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向心力及和谐度,一定程度上离不开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先进文化传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3个方面制度,创造性地接续光大中国历史文化根基。五千年多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育了文化之根,有机融入了社会治理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与德化兼容并蓄的治国理政方案,为世界各国良法善政贡献了中国智慧。乡镇(街道)担负着国民素质教育的重任,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制度自信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牢牢掌握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动权,夯实素质教育的价值基础,培育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提升行为规范的文化修养,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讲好身边故事,增强说服力感召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队)建设为契机,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培养、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贯穿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全过程,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幅度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融入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中,夯实家园文化的思想基础,不断增强广大居民法治观念、法治建设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问题,共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三是凝聚人民群众智慧成果。社会治理,说到底是社会关系的调节,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辩证统一关系,要大胆鼓励各级组织改革创新,最大程度激发人民群众蕴藏的改革动力和治理智慧,着力破解影响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纵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社会群体由最原始的部落群居分散化管理进化到现代的分片集中行政化管理,社会治理也由简单粗放转向文明开化,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社会治理变革和现代化建设得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执政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成果得以认同。特别是随着我国开放交流的程度逐步提升,吸引了广大国内外高素质人材和海外侨胞流动聚集,社会交汇融合的程度越来越强烈,对乡村、社区建设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受我国地域经济条件的影响,乡村、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既有成熟定型的城市社区,又有待完善的乡村社区,还有正在筹备待建的新功能社区;社区居民既有原住地人员,又有新定居人员,还有侨胞侨眷和国际友好人士,存在东西文化差异和价值思维理念、南北生活习惯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也是创新社会治理实践的主力军和催化剂。乡镇街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的纽带,要通过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增强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全面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聚焦共建共管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家园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深化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组织功能,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物业、居民小组长(楼道长)和社区发展咨询员的社会调节职能作用,引导居民群众自觉融入到社会事务的自我管理之中,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用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日等载体,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美同心圆,最大程度地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以社区优秀文化黏合邻里情感,增强家园一家亲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压紧压实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不断提升“楼道微自治”、“社区管家志愿服务”、“大手牵小手筑美家园”等群众性实践活动在社会治理中的感染力、渗透力,在共建共管共享中涵养人民的社区人民管的理念。

四是推动为民政策生根落地。乡镇(街道)离人民群众最近,服务人民群众最直接,是推动党中央治国理政、管党治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播种机,对打通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组织群众最后一公里起着最直接的作用。同时,在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中,乡镇(街道)也处于末端环节,直面人民群众,应该说了解掌握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距离最近、感受最深,为民情怀也最真。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时刻清楚明白地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人民喜什么、怨什么,做到想民之所想,思民之所盼,喜人民所喜,怨人民所痛。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经常深入村(社)、企业、商家开展调查研究,与老百姓交心谈心,掌握人民群众最急盼最关注的民生问题,精准把脉,分类施策,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地生根。坚持以“人民好公仆”焦裕禄、“四有”书记谷文昌、“樵夫”廖俊波、“新愚公”李保国为榜样,牢记“愧民之心、为民初心”的从政美德,自觉维护国家建设发展、社会安全稳定的大局,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困难疾苦放在心上,责己虑事,直面不足,严以律己,一心为公,真诚服务,统筹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和民生事务,在推动矛盾问题解决上见真章、动真格、求实效,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坚持以民众满意度为要,作决策订规划推项目,争取80%以上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多一些“便民通”、“惠民包”,少一点“镜中花”、“水中月”,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好事,少搞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脚踏实地,带着为民深情一件接着一件办,扛起群众期待一年接着一年干,带领人民群众共创美好生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转业老兵,现从事基层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