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全国性哀悼日,国民尊严为生命而上升
陈新光
2020年04月04日

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上午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在此期间全国和在外的驻外使馆全部降半旗表示哀悼,以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以全体国民名义举行的全国哀悼日由来

当今世界,在重要人物逝世后,各个国家往往都设置各种形式的哀悼日,以示对人物的追思。同时,在伤亡惨重的自然灾害或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很多国家政府也都会宣布设立全国哀悼日,以显示对普通民众的生命价值的尊重。由于这种形式体现了“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意识,因此逐渐成为某种“国际惯例”。

早在1990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已经明确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致哀。” 2008年5月 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 5月16日,全国政协常委、 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公开建议,以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以表达全国人民对这次地震灾害中的罹难者、在救灾中的牺牲者的哀思,并向全世界昭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生命的关爱以及亿众一心救灾重建的决心”。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2008年,这一法律第一次得到践行。尽管18年是一个过于漫长的旅程,但走出了这一步,使逝去的生命得到了国家的哀悼。此次已是第四次全国性哀悼日,前三次分别是:5.12四川汶川大地震、4.14青海玉树地震、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2020年全国哀悼日与清明节同日而特殊

设立全国性哀悼日,全国下半旗志哀,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以全体国民名义举行的哀悼仪式,不但能给遇难同胞的亲人以莫大的精神慰藉,更能让全体国民都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从而增强每个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整个民族的凝聚力。2020年在清明节当天设立全国性哀悼日,正是我国民间的风俗也是全国的法定假日。又正逢双休日,这三天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间,可以腾出一点时间来安抚失去亲人的人们,来凝聚全国的人心,继续留下希望,驱走悲伤的阴影。

对普通公民来说,设立全国哀悼日不仅是对英雄烈士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文化锻造和洗礼,国旗为公民而下降时,就是尊严为生命而上升的时候。在这个举国悲痛的日子里,我们要铭记先烈做出的牺牲,虔诚祭奠所有在这场战疫中逝去的英灵。当前,国内疫情传播被基本阻断,但境外疫情仍在疯狂肆虐,无症状感染者等国内疫情防控的不确定因素也仍然存在。此次清明节,为了公共安全和减少人员聚集,大力推广网络祭扫等非现场祭扫方式,得到了全国各地民众的充分理解和自觉支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精神特征。

共同的哀思需要人类社会团结战“疫”的力量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多点暴发趋势,其传播速度和影响规模为历史所罕见。在短短的二个多月里,就在世界200多个国家蔓延,截至4月4日13点30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1100283例。在我国哀悼日之际,许多国家也以各种方式举行悼念活动,向中国在这场疫情中不幸罹难的人民致以沉痛哀悼并表达与中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坚定立场。我们在痛惜新冠肺炎疫情中逝去的3331个同胞时,同样哀悼全世界因此逝去的58929个生命。在全球疫情依然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共同的哀思更需要人类社会团结战“疫”的坚定信心和力量。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国之一,中国在疫情进入全球“大流行”的危急时刻,跨越国界、超越分歧、同心勠力,向世界各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向120多个国家及世界卫生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并向多个国家派遣医疗专家组;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研制成功快速检测试剂盒;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疫情防控专家视频会议,中国正是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中华民族对人类命运的胸襟和态度,也是人类社会应对空前挑战的共同理念。

作者:陈新光

2020年4月4日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