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  >>  正文
王永利:科学短纪录片《Hi,火星》 揭秘“天问一号”太空之旅背后的故事
王永利
2020年07月27日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火箭一飞冲天,将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地火转移轨道,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也标志着中国迈入了深空探测时代。7月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学短纪录片《Hi,火星》,生动及时地揭秘“天问一号” 太空之旅背后的故事,强烈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并引发热议和好评。

一、科普解疑释惑,揭秘中国开启火星探测的意义和价值。

重大科技项目举世瞩目,那么在第一时间哪家媒体能够抢占舆论制高点将拥有充分的话语权,极大提升舆论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纪录频道之所以能在第一时间播出十集纪录片《Hi,火星》,是因为“未雨绸缪”。早在“天问一号”升空前40多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就派出摄制组奔赴文昌航天发射场追踪拍摄。《Hi,火星》讲述太空之旅背后的故事,阐释了中国开启火星探测的意义和价值,在第一时间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热切关注。

《天问》是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长诗,他执着追求宇宙真理,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发问。“遂古之初,何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用“天问一号”命名,就体现了中国航天人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永无止境。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是最“像”地球的一个。两者几乎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组成结构也大致相同,有核、幔、壳。火星与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一个火星日大约是24小时39分钟,而且它和地球一样,也有四季更迭。此外,火星的表面温度大约在零下133摄氏度到零上27摄氏度之间,拥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等多种地形。在太阳系类地行星中,这一点与地球最为接近。证据表明,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水。探测火星可以获得丰富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对研究太阳系起源及演化、生命起源及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动讲述航天人攻克科技难关的故事,弘扬锲而不舍、勇于突破的航天精神。

优秀的纪实作品往往通过影像关注人物的命运,关注人物的情感,传递内在的诉求,与观众共通共鸣,进而达到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终极作用。该片通过对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探测器系统主任设计师赵宇、探测器系统环绕器分系统副总指挥褚英志、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张玉花、探测器系统火星车分系统总设计师贾阳等人的深入采访,通过一线科研人员的动情讲述,让航天人的故事深入人心。这些科研人员锲而不舍、勇于突破,再次书写航天精神。

此次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设定了五大科学目标: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天问一号”的全部载荷总重量约5吨,地火之间距离遥远,仅通讯就有23分钟的延时,在人类历史上,火星探测的失败率高达50%,是风险最高的航天任务之一。

节目除了拍摄科研人员的工作状态,还前往生活区拍摄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记录了他们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事业的热爱。既直击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又深入到研究人员的心灵与生活,这部短纪录片是一次对人类勇气与探索精神的致敬。它以“航天精神”为内核,与当下现实形成观照和呼应,释放出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三、表达创新,以倒计时的剪辑手法,让节目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内涵与质感。

《Hi,火星》科学短纪录片共分10集,每集5分钟。它呼应太空发射主题,通过倒计时的剪辑手法制造悬念,呈现出对重要事件重大节点的纪录美学观照。

如倒计时28天,前往火星的窗口期26个月才有一次,一旦错过,就要等到2022年;倒计时21天,为了应对火星危机四伏的陌生环境,设计师改进了火星车的构造,这个像“蓝色蝴蝶”的探测车将以爬虫爬行的姿势行走;倒计时18天,负责本次火星探测地面应用系统的国家天文台团队,正在努力攻关,力保及时收到来自遥远行星的信号;倒计时15天,文昌航天发射场内面临着一场“考试”,约5吨重的载荷正式转运到发射塔架上,跟火箭合体;倒计时6天,火箭各项检测达标,可以进行最后的发射准备了;倒计时3天,发射前的最后一次检查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发射当天,“天问一号”探测器搭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升空,并转入地火轨道,就此踏上了漫漫“奔火”路……

短纪录片可以快速反应,而创新的表达方式,如倒计时剪辑,则带来了纪录片创作美学的突破。此外,该片构图工整,画面饱满,制作精良。科普动画演示形象逼真、清晰度高。《Hi,火星》代表了当代电视制作的前沿水平。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Hi,火星》这部短纪录片将让观众深入立体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深切感受中国航天人的砥砺奋进与家国情怀。

该片还从航天科学、构造地质学、生命科学、天文学等多个维度展示科学知识,提升观众的科学素养,其内容既有权威性,又不失趣味性和话题感,带来新奇的观看体验,成为科普短片精品力作,鼓舞士气提振信心,汇聚亿万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片人、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