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超  >>  正文
邢云超:深圳,示范中国踏入改革创新新时代
邢云超
2020年10月31日

2020年10月,深圳迎来了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纪念日。逆全球化浪潮叠加和世界经济衰退之复杂背景下,中国政府再度赋权深圳这个曾经以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命运、赢得世人关注的边陲小镇以重任,在特殊历史关口,助力中国转轨换道,步入改革创新新纪元。

临近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并即将审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国家出台“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在中央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授予深圳特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更多自主权,以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给人诸多想象空间。

该“方案”旨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目标聚焦在要素市场并在营商环境、城市空间等领域采取重大改革措施,做好全面开局准备,同时加强法制化和国际化建设、推进制度构建、复制和推广创新成果,到2025年在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标志性突破,为全国机制创新和制度完善作出重要垂范。

针对科技创新,包括加速成就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及建立国际化人才机制等举措被允许先行先试;在资本市场建设、开展数字人民币内部试点及推动数字人民币研发应用的国际合作予以鼓励和支持。在医疗、购房、就业、教育、交通及社区服务政策方面为港人提供方便和可能。到2035年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创业创新创意之都”。

“方案”着重要求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平台建设、探索数据产权保护、建立数据隐私保护机制、试点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支持深圳“以规则衔接大湾区合作发展,发挥前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试验田功能,完善法制领域跨境协作机制,健全国际法律服务和纠纷解决机制”。在示范内陆地区的同时,加强湾区建设、为港澳进入大陆腹地发挥桥梁之功能。

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国家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是中央从全局出发,推动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战略部署,是发挥深圳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试验田和先行示范区进行创新改革的全面探索,以27项40款清单式批量授权方式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在反华势力竭力围困中国的恶劣国际环境下,中国提出以内循环为主经济双循环模式,是完善内部产业链、强化内需和刺激消费之阶段性战略措施。

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红利及制度优势释放充分。改革模式和发展机制遭遇瓶颈。中央和地方权责划分和利益分配、部门职责调整和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以及群众利益发展均衡多组关系均呼唤创新。去年8月,中央作出支持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之重大决策,今又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健全改革正向激励机制。因此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应。

英国“经济学人”视“深圳奇迹”为全球逾4千个经济特区中头号成功典范。四十年再出发尤须庚续和弘扬敢闯敢试、埋头苦干之特区精神。直面逆风逆水外部环境,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提高对外开放和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深圳有能力承载国家赋权,做好湾区引擎,推进质量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承认逾200余次到访中国,近距离观察深圳,认为深圳是“头脑风暴”式魔幻之城。“如若深圳街头走一圈或者地铁车厢看一眼,任何人都会为这个平均年龄20出头的活力城市而印象深刻”,也必定会为这个在“春天的故事”中“走进新时代”的一夜之城而震撼。

深圳创新活力充沛,市场环境宽松,目前拥有创新载体2214家,9成以上研发机构、研发资金和专利发明来自企业;前海从零做起,十年注册企业增长50倍,经济密度每平方千米达152.6亿元。以“制度创新策源地”扬名的前海平均3天一制度。近年制度创新573项,其中首创226项,全国复制推广58项。先行先试带动全局发展,永立潮头引领时代进步。

事实上,深圳最大的魅力还在于其享有“立法权”和内地城市未必具备的地缘优势和创新机制。自从建立经济特区,深圳创造了千余项全国第一,很多惊人指标的诞生和枯燥数字的背后,蕴含着特区人的热血奋斗和能量释放。深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国家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巨大成果。它以亚洲前五勇立潮头,成为国际化创新性城市典范。

40年前,在计划经济前提下,深圳经历了尝试和挑战。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深圳依然有条件有资格承担国家深度改革和制度创新之责。深圳乃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尤其在深港合作方面,如何能够把港澳和内地人力和资本成功对接与有机融合,依然需要制度探索和机制创新,从而消弭地理藩篱和体制边际。

有政治学者与战略专家认同,近年来国际局势变化莫测,未来全球形势依然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然而,经过世纪瘟疫和中美全面角逐,中国政府经受了史无前例的挑战和考验。有人形容中国政府苦练内功,在政治经济风暴中磨难和历练,因此在政治架构,管治水平和制度信心方面更加成熟和富有定力;在政党建设、社会结构、民生民情方面亦更有想法。

学界认同中国人聪明、勤奋爱学习。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政府均堪称学习型政府。学者型官员及博士县市长充斥中国基层管治队伍。在工业发展、科技进步和三农经济各个维度默默深耕,尤其践行在中国县域经济第一线,为国家发展兢兢业业,恪守职责。有学者认为美国的自残当成就了中国。其实,中国共产党是有理想的政党。国际社会冀望中国引领世界走向未来。

中国刻骨铭心缔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空穴来风。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亦不是空中阁楼。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活动既是中国进入新时期之里程碑,又是转轨换道、全面布局、升级管治体系、完善社会制度之标志。以人为本、简政放权、激活大市场、释放创新力。中国实现大突围,时日可期。

境内外学者对“方案”的主流诠释乐观。有人把特区在土地方面权责比肩直辖市又把完善劳动力流动制度比作改写劳动法。有了“尚方宝剑”,其热词和亮点不仅逾越现行政策和制度,而且在金融、科技、人才、医疗、教育及住房民生多领域不断外溢和延伸。对标国际大都市,自信填充国际多领域空白。在不同行业及其上下游探索和开发空间无可限量。

不过学界也有声音走偏锋,认为中国太多太快大政策出台,前海,横琴,南沙,海南及多个自贸区横空出世,会否雷声大雨点小效率欠佳;也有人批评深圳惯于朝令夕改,政策缺乏连续性,敢闯敢为却勇不过当年。其实,中国之大人口之多,每个地区发展水平迥异。国家作为一盘棋,自然统筹兼顾。创新始终是深圳的基因,抓大放小也是深圳进步之灵魂。

更高层面看,综合“方案”就是一份时代宣言,昭示了中国政府引领国人走向未来,亦绘就了复兴中华大业之蓝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应对冠病这场旷日持久争斗中,有者的国家在挣扎,有的国家仍迷途不返;在中美全面抗衡过程中,中国不屈不挠、顶住压力,在改造自我、胸怀全球奋斗过程中,为人类共同命运亦正在不懈努力,孜孜以求。(原载香港「紫荆」,标题作者有改动)

智库专家,社会学学者,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现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