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已成为国家教育战略性任务
陈新光
2021年03月18日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关注教育,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2021全国两会青年期待”调查结果也显示,在受访者期待的两会各类议题中,教育仅次于就业,排在第二位。近年来,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和期待在升级换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已成为中国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新提升,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2019年5月控辍保学台账建立时的60多万人降至682人,其中20多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我国基础教育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问题,教育公平实现了新跨越。目前,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持续推进,24个大城市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98.6%。2019年底,30.9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9.8%。

随着我国网络的普及,农村孩子也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目前,98.4%的农村学校(含小规模学校)实现网络接入,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比例从2014年的58.2%提高到2020年7月的93.1%。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整合开发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数字资源6948个学时,与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科教材配套的资源达5000万条。如今,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上线慕课数量增至3.2万门,学习人数达4.9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1.4亿人次。同时,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就,1732万教师有力支撑起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自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5年来,中央财政划拨奖补资金206亿元,惠及中西部725个县8万多所学校近130万名教师。

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体系建设的“高质量”主要体现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契合度高,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贡献度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满意度高、获得感强。“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之所以能取得新的显著成就,为“十四五”时期在新起点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下坚实基础,根本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教育系统始终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也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目标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从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到组建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党在教育工作方面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实践中增强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地落实。

坚持“德智体美劳”并举, 加快建成教育强国

当前,我国与科技创新大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国家急需的,在科技、经济等重要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人才。这就需要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循环,实现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十四五”开局之年,推动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从三个方面进一步突破: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课程教学如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评价如何破题,进而带动教育事业综合改革。

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做到 “五育并举”。其中,德育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五育中起主导作用;智育包括学习知识、激发好奇心、培养理性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能够为其他各育提供智力支持;体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美育可以起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增健的作用;劳动教育深刻影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德智体美劳”五育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必须共同推进。要锚定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通过3个五年规划和不懈努力,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