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明  >>  正文
赵建明:生命绽放的独墅湖
赵建明
2021年09月07日

水是人类命运的共同体,苏州因水而建、因水而兴。江南水网交叉的地理环境以及丰沛的水资源造就了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水系上每一条河流都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寄托,也传承了江南人的灵动和智慧。打开苏州地图,在苏州葑门东南3.4公里处,有一片面积9.48平方公里的水域,叫独墅湖,景色秀丽,湖水清澈,是苏州地区较大的淡水湖之一,也养育了一方水土一方人。在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之前,独墅湖曾是苏州老版行政区划图上最重要的运输通道和渔业经济资源聚集地,整个区域水网相通、鱼虾满仓,不仅是湖泊流域附近农家渔民讨要生计的重要场所,还是那个智能玩具匮乏的年代、炎炎夏日下河戏水的儿童乐园。

交通是人们出行的重要载体,水曾是苏州的路,船便是苏州人通向远方的车和桥,承载着上个世纪以前苏州人生活的祈盼。儿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随父辈们行船进城,去看看城里的世界,旅途中总会碰到鱼跃舱中的场景,将跃入船舱的鱼刮鳞剖肚洗净,将铁锅架上由废旧铁筒改造的土灶,湖水就河鱼入锅柴火慢炖,稍加些盐调和,锁住了河鲜特有的鲜味,为旅行途中平添了一道美味菜肴,直至今天还留下了至纯的味觉。但在那个寻求温饱的年代,对于苏州人来说,无论是波光粼粼的独墅湖,还是鱼虾满仓的独墅湖,都是匆匆过客,不敢逗留,因为这不是寻访怡养的驿站,而是找寻生活必须穿越的关卡。

水是人类生存重要的资源,也是苏州的城市之魂,赋予了苏州灵动的韵味。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离开江南水乡北去黄土高坡当兵之前,依然保留了袅袅炊烟的原始生态,蛰居在独墅湖畔及周边的村民都以舟行外出,船便是往返独墅湖、黄天荡、苏州城的重要交通工具,沿护城河连缀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地理形态上看,黄天荡、独墅湖相连处有一个天然缺口,据说是被风浪打穿的,每逢台风大作时,总会遇到风涛之险,船行此处船家便格外小心,船上每个人都会在心中默默地祈祷。

斗转星移,中国改革开放的车轮,改变了苏州城市新面貌,一首《春天的故事》拉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不仅惊醒了已沉睡千年的独墅湖,也孕育了独墅湖纳贤四方的新使命,历经20多年的风雨蜕变,聚集了大批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创新产业园,以及风格迥异的各类建筑,将苏州的、江南的、中国的乃至世界的文化因子浓缩其中,化作了包容开放、创新智慧、魅力宜居的科技新城,为苏州的人文气息注入了最大的新鲜活力,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历史是真实记录社会向前发展的画卷,时间是改变苍茫大地的一支催化剂,不仅可以让生命慢慢老去,还可以革故鼎新。早年间那个被视为“生命粮仓”的独墅湖,随着时间的推移,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早已褪去了原始狂野,再也闻不到稻花飘香、鱼儿满仓的气息了,映入眼球的是高楼耸立、蜚声中外的科技创新高地,与金鸡湖南北相望,发展成为了苏州城市新中心,在改革开放中绽放了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湖畔修建了一座休闲公园,因白鹭常在此栖息而得名白鹭园,是一座以植物造景与硬质景观相结合,以“基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环境营造出的高绿化覆盖率的绿色生态公园,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地形起伏、线条优美,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合理配置、季相分明、景色丰富。公园入口处建有喷泉景墙、树池景灯,呈现出气派大方的人文景观;亲水平台处湖水与水岸相衔接,站在水岸边独墅湖景色尽收眼底,俨然一副水天相接、天高水阔的美景;临水广场的铺地采用天然石材自然拼接,相嵌在草坪内,时而散置、时而规则、增加了几分趣味,更增添了不少景色。无论是晨昏,当你坐拥波光粼粼的水域,或者湖滨散步,或者静听涛声与湖水星光为伴,都可享尽无限的生活情趣。尤其是傍晚时分,当太阳斜向天的一方,染红了天边的云霞,落日余晖里,荷叶芦花轻轻摇曳,伴着迎面徐徐拂来的暖风,此情此景,煞是醉人。遍布四周的体育馆、电影院、教堂、绿地公园、休闲广场、樱花大道等点缀了繁华与热闹、秀丽与宁静,给喧哗的城市增添了几分宁静惬意,是青年情侣心目中婚纱照外景拍摄向往地,吸引着四面八方一对对情侣前往驻足留念,也成为了广大居民茶余饭后观景赏花的网红打卡地。

世上任何一个存在的事物都有时间生命,并与过去、现在、未来相连,割断了历史,现在就失去了纵深,未来也就成了无根浮萍。史载,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一次偶然的地理变动,在姑苏城外出现了一个湖泊——独墅湖, 又名渎墅湖、独树湖。她的名字由来,很可能与一个有趣的苏州民间故事有关。据说,在郭巷、东坛两镇之间有个湖泊,湖上有个姓费的老渔民,夫妇两人终年都在湖里捕鱼,尽管日夜辛劳,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有一天,在湖里捞上来一根树枝,做了铲刀柄,说来也奇怪,铲刀装上新柄后,锅子里的饭总是盛不光。后来就被村里的高财主知晓,就威胁老渔民,占据了铲刀柄。因高财主贪心不足,还想捞湖里的树枝,最后被水面出现一个大漩涡吞没了。当晚,老渔民做了梦,梦见从月宫里落下来的树枝,在湖底生了根,成了一棵独枝树。这消息传开后,人们就把这湖泊叫做“独枝湖”,后来叫白了,叫做“独墅湖”。

一个地域的兴衰离不开社会文明的进步,独墅湖也不例外,在城市化演进过程中,现代化机械设备撬开了隐匿湖底的千年秘密,在原本姑苏城外荒凉的土地上,意外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遗址,湖底东北部发现古井1379口,出土大量陶器碎片、陶井圈和井砖等历史遗物遗址,出土并修复完整了器物155件,断定为新石器时代崧泽晚期~宋代遗址,并在该遗址南发现一个古代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由此推断,独墅湖原是姑苏城外的一个平原,古人在那片土地上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北宋时期的某一天,因地质变化,很可能是地震引起了平原凹陷,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独墅湖。由于地壳运动可能将并不逊色于姑苏古城的“独墅湖文明”沉入了湖底,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重新找回了本该属于她的历史地位,使人们相信原来园区的发展并非一夜之间成就了经济文化中心,她只是展现了她曾经的历史荣耀。

时光流逝,交通工具的变化让地域空间变窄了,如今进出苏州古城区,再过独墅湖时也不需要舟船了,由此连接她的黄天荡也消失了,取而代之是横卧在湖底的“独墅湖隧道”架通了古城区与新城区的天堑,下穿苏嘉杭高速公路桥,以高架形式向东连续跨越,穿越隧道后接通地面道路,也就进入了绣画似锦,景物相生,水连天、水映城、城浮水、景寓色、人融景的独墅湖畔,大大缩短了进出古城区的时间消耗。当汽车驰出隧道,眼前便是耸立着一座巨大的双环形钢结构雕塑,名叫“升华”的城市雕塑,你已置身在有着“小硅谷”之称的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其设计理念取自《诗经·小雅》,似乎寓意着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传说中的故事,是浪漫主义的苏州人所塑造的,但现实的历史,更是令苏州人所骄傲的。而今的独墅湖畔高校聚集,成为了技术变革的窗口、知识聚焦的窗口、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教学楼里能听到最前沿的学术探索与最激烈的学术争鸣,在图书馆里能看莘莘学子埋头学习的身影,如同一行展翅飞翔的白鹭大型雕塑在时空中自由翱翔。

独墅湖的前世今生,虽然没有太湖明珠光彩夺目,但经历了由她抚育过的黎民百姓的反哺,如今已经成为人文荟萃、生机勃勃的“桃花源”。

人生也是如此,一生之中只有苦难过、坚强过、哭泣过、欢笑过,就一定会活出光彩。那个从广袤农田、人烟稀少独墅湖畔走出的白衣少年,几经风雨沧桑,在首都经营下一片遮风挡雨的天空,还是经不住乡愁的悠悠萦绕,从军近30年后又融入了她的怀抱,蛰居在风景宜人的湖畔,却发现原来我不曾真的认识她。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记忆时空展现了难以忘怀的昨天,改革开放造就了绚丽多彩的今天,追梦未来还将拥有生机盎然的明天。如果可以,我想牵手妻儿在湖畔的桃源里走走,看看千年的湖水里,是否能烛照到奔跑追逐之梦。

—1—

转业老兵,现从事基层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