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天下  >>  正文
梁怡:亲人、恩人、友人——写在约翰·拉贝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
说天下
2022年11月23日

11月23日是约翰·拉贝先生140岁诞辰。从114年前他来到中国,拉贝家族与中国的缘分就连起来了。或者说,从一个26岁的德国小伙,到56岁独撑一个分公司的经理,约翰·拉贝在那30年间为中德友谊架起的桥梁至今已延续了百余年。

时空交集

1908年8月18日,26岁的德国青年约翰·拉贝来到北京。1911年他入职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始了他在中国的经商生涯。从在北京分公司管理账目,到天津做销售部经理,再到南京做分公司经理,约翰·拉贝都是一个踏踏实实做生意的商人。

在北京期间,他享受了有女有儿的幸福生活。闲暇时间,他看着北京地图游走于前门闹市街和隆福寺商业街;为了能看绝美的日出,他四点登上戒台寺的山顶;他也曾携几位好友乘游船到通州的佛手公主坟,爬过已经坍塌破败的南口长城关隘一览美景。后来随着公司业务重心的调整,他的生活也转移到天津马场道。在那里,他嫁了女儿、得了外孙女。6年后,他以西门子南京分公司经理的身份穿行于上海和南京之间。在中国,他收藏了大量图片、画帖,拍摄了大量反映中国人生活的实景照片,这些后来都被集于《我眼中的北京》等20多卷拉贝日记手稿和收藏中。从中,我们溯源了一个德国商人眼中的近代中国,也看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对中国人民的友情。

可以说,拉贝在中国的前29年人生经历普普通通,而使这位商人的名字传遍世界的还是他在1937年的义举。

义举留青

1937年12月,日军侵入南京,惨无人道地屠杀了30多万中国平民。在这个关键时刻,约翰·拉贝做出了正义的、闪耀人道主义精神光辉的决定:接受多国在华友好人士的推举,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并以这个身份先后带领20多位委员奔走于南京的大街小巷,救助了不能逃走的普通市民,为安全区难民的吃住操心奔忙,甚至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还安置了600多位普通老百姓。

时任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约翰·拉贝及其收藏的北京图画集

二战时,德日法西斯结盟,而拉贝只是来自德国的一个商人。在华近30年间,他与中国人民接触、了解、交友,正是他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带头为正义奔走呼号的情感基础。他对中国人的生命看得如此珍重,做出了超越商业、民族、国籍的伟大的正义之举。因此,他成了近代来到中国的德国人中最特殊的一位。他以个人的人道主义所为,展示了高于商业的大爱之德。

赓续友谊

约翰·拉贝的后人们接力续写了他开启的中德友谊。

拉贝出生在中国的外孙女莱茵哈特女士,同意把他收藏的关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罪行的日记公之于众,为南京市民讨公道、为中国伸张正义。尘封了60年的《拉贝日记》一书出版中译本,对研究二战史、抗战史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

拉贝的嫡孙托马斯·拉贝,不仅将南京的日记捐献给了中国中央档案馆,还与北京妇产医院合作,在推进两国妇产科事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也因此于2018年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2019年,由他授权,北京联合大学将拉贝在华30年生平事迹展览特藏室冠名为“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托马斯教授每年到北京,一定会为学生或市民做专题讲座,弘扬祖父的人道主义精神。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托马斯·拉贝多次与北京联合大学师生、与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们、与南京市民、与中国人民间相互鼓励,互相加油。他不仅把中国人民赠送给海德堡的约翰·拉贝交流中心的药品和口罩分送给当地医院、市民,也寄送到罗马尼亚、西班牙等另外3个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传递了中国人民的人间大爱。在去年国家公祭日视频发言中,他深情地用中文讲“患难见真情”,表达自己对这个中国成语的切身理解。他说自己就是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托马斯·拉贝

 

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6个约翰·拉贝交流中心的统一会标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19年前,我曾恰巧租住在托马斯·拉贝教授家,之后两家当作亲友保持着交往。生活中,托马斯·拉贝夫妇常让我代为问候中国的朋友们:“祝我们所爱的人们都万事如意”。多年来,他继往开来,带着自己的孩子在祖父架起的中德两国民间友谊桥梁上继续前行,践行大爱生命、追求和平的理念,这也是对约翰·拉贝人道主义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深情怀念杰出的人道主义者,中国人民的亲人、恩人、友人约翰·拉贝先生!

(作者系约翰·拉贝北京交流中心首席专家梁怡)

【责任编辑:王晗】
天下专栏百家争鸣,直击你最关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