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彦鹏  >>  正文
面向未来,运河精神继续远航
吴彦鹏
2023年08月13日

2023年8月13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暨“媒体眼·看运河”扬州行正式启动,以下是我所做主旨演讲的主要内容:

一个多月前在扬州举办的大运河龙舟赛曾令我印象深刻。这是疫情后第一个端午节,全国各地、大河上下,龙舟竞渡、鼓声激昂,再次点燃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作为从事国际传播的媒体工作人员,我发现龙舟赛特别吸引外国网友的关注。老外们不仅对激烈的比赛画面赞叹不已,更是对中国古代航运文化发起了很多有意思的讨论。

当然,相对于火热的龙舟赛短视频,还有一条关于运河的新闻则要低调得多:位于广西的平陆运河在今年5月全线动工。要知道,这可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除了平陆运河,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重点推进湘桂运河、赣粤运河项目,京杭大运河也正重获新生。

既然交通已经进入高铁时代,为何还重提内河航运和运河精神呢?

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必要:

第一、航运功能,利在当代

水运性价比高,资源不容浪费。根据专家测算,内河航运的成本,仅为铁路运输成本的1/2、公路运输成本的1/8。从国际横向对比来看,德国内河航运货运量占全国的28%,美国占15%,而我国仅占8%。中国内河航运有条件、有潜力。只不过过去一百年被我们忽视了。

第二、一条纽带,融合南北。

西方一些地缘政治学者,认为大国的发展一般是同纬度扩展,比如:古罗马、俄罗斯、美国都是东西方向扩张。因为同纬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相近,而跨纬度难度就大了。但中国人很早就打破了这种说法。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大分裂时代后,隋王朝在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大运河不仅满足南北方经济流通,更是架起一座人文桥梁,促成了包括饮食、民俗、艺术的传播交流,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城因河兴,繁华古今。

受益于京杭大运河,北京、天津、扬州、苏州、杭州等城市不仅繁荣了起来,而且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当然,扬州更是这些运河城市的典型代表,她地处大运河和长江 “黄金路口”,作为我国古代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当了一千多年 “一线城市”。唐代诗人张祜[hù]就曾赞美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更重要的是,勤劳、坚韧、开放的运河精神已与扬州城市融为一体。

2020年总书记在扬州考察时强调,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前不久中央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科学论证和有序推进内河航运发展,巩固大运河等航运主通道。我们期待着大运河重回高光,沿岸城市焕发新生,运河精神继续远航。(中国日报网 吴艳鹏)

【责任编辑:吴艳鹏】
媒体人,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