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  >>  正文
广东卫视《丝路汇客厅》第四季 温情讲述“丝路信物”背后的互鉴故事
王永利
2023年10月12日
《丝路汇客厅》第四季海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广东卫视推出大型文化探访节目《丝路汇客厅》第四季。节目奋力开创“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全球传播新范式,国际视野、湾区表达,每集围绕一件“丝路信物”展开叙事,聚焦一个“丝路主题”,深度挖掘背后的故事,讲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鲜活景象,用现实烟火折射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果。节目还邀请中外学者、嘉宾交流互动,画龙点睛,彰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语境下的国家相册。

节目共八集,每集35分钟,于9月15日开播,每周五晚在广东卫视黄金档播出,并将在英国、瑞典、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家的新媒体平台播出。

一、小中见大,从“丝路信物”透见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源远流长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年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成果,促进了共建国家人民福祉,也促进了共建国家文明交流互鉴。

广东卫视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彰显媒体责任,紧扣时代跳动脉搏,推出《丝路汇客厅》。

第一季传达展示中国与世界互利合作、共赢发展的美好愿景;第二季,讴歌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人民和国际友人风采;第三季,聚焦疫情之下的外籍丝路人,在中国投身奋斗、命运与共……前三季节目,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各行各业,敏锐捕捉人物典型,还原了中国技术助力非洲、亚洲、欧洲等国家提速换挡、可歌可泣的众多事迹。走到田间地头去,走到百姓烟火中,也走在发展之路上。

将“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化成了一人一事、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久久为功,透过纪实镜头传递出自强自信的精神伟力,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贡献。

《丝路汇客厅》第四季精心选取了广彩瓷器、广绣披肩、通草画等具有湾区代表性的物件,作为开启寻访之旅的“丝路信物”;主持人谢一菲同专家学者、行业达人等,组建参与寻访之旅的“丝路寻访团”;更有菲律宾驻华大使及著名纪录片导演竹内亮的助力。

每集小中见大,围绕一件“丝路信物”展开叙事,讲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鲜活景象。如《一条披肩的丝路之旅》这期,通过追溯“马尼拉披肩”的命名来源,重现18世纪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盛景,探寻广绣如何通过大帆船贸易销往欧洲等地;又如《古道焕新颜》这期,通过重走“大海道”,带观众领略古丝绸之路的道阻且长,进而引出新时代“钢铁驼队”中欧班列的故事。

如《寻回遗落的中国“明信片”》这期,从通草画见证了百年来中外交流的一张东方名片、承载了百年来中国与世界文化贸易的轨迹,探寻延展出中西文明互鉴的脉络,记录了中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历史。

二、以温情绵密叙事,以探秘故事感动人心,以多元连接文明互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节目用最真诚的心去感受那些丝路使者的故事,力图呈现一种景象——更温情的、鲜活的丝绸之路。用细节推进叙事,用触动人们心灵深处共同的情感故事,唤起观众情感的同频共振和心声的共鸣。如主持人谢一菲访问了英国乃至欧洲唯一集中收藏18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画的藏家老布,老布和他的太太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收集散落在英国乃至欧洲各地的广州外销通草画。

他们的家,如同一家通草画博物馆,一楼的墙上挂了400多幅通草画,二楼是从各处收回来但还没来得及拆箱的通草画,数量超过2000张。一条丝绸让许雯和老布相识,一幅通草画又让他们找到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并将其作为毕生的事业。

这些通草画展现了瓷器、茶叶、丝绸等中国特色产品的制作过程,不仅是外商做生意的“产品说明书”,更成了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百科全书”。他不仅收藏着十分珍贵的200多年前广州赛龙舟主题通草画作,还参加了当地华人杨汉新举办的2023全英中华端午龙舟会,让东方文化在英国曼城生根开花。

丝路寻访人麦子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绣(广绣)代表性传承人阮贤娥学习广绣技艺

丝路寻访人麦子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绣(广绣)代表性传承人阮贤娥学习广绣技艺

一头连接着“古丝路精神”的历史厚度,一头连接着“新丝路精神”的创新思维。如在第三集中,主持人从广东刺绣大披肩这件“丝路信物”展开探访,发现在过去数百年间,中国广东刺绣大披肩因花色图案精美、质地好,深受西方各国女士的欢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抵达菲律宾之后,从这里转运到欧洲各个国家,“马尼拉披肩”风靡一时。而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绣代表性传承人阮贤娥,曾参与《百鸟朝凤》的刺绣,并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夺得金杯奖。她们设计的花色被西班牙莱蒂齐亚王后用于裙装,并在2017年出席一次招待会时穿戴,广受时尚界好评。今天的年轻人把西班牙弗兰明哥舞蹈和广绣非遗项目结合起来,成为新的文化时尚。文明互鉴,美美与共,《丝路汇客厅》从而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国际视角,湾区表达,把节目拓展为国际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活动。

节目以全球视野观照“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主题,同时重视湾区表达。如第四集记录了澳门空间技术与应用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2023年5月21日,“澳科一号”卫星双星成功发射,这是首颗澳门设计的科学卫星,也是全世界首颗低倾角、低轨道的地磁测量卫星,这个项目是澳门与内地以及国际开展实际性合作交流的典范。

一菲拜访“澳门科技一号”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可可教授

第五集则讲述了“深系澜湄”项目集群的故事。2023年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白皮书中指出,民间组织以惠民众、利民生、通民心为行动目标,不断织密合作网,“深系澜湄”“国际爱心包裹”“光明行”等品牌项目产生广泛影响。 “澜湄合作”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及“全球发展倡议”的重大举措,而“深系澜湄”项目集群则是在深圳市政府外事办公室指导下,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在多边合作机制中开展民间外交的重要尝试。白皮书发布的同时,广东卫视《丝路汇客厅》栏目组与该基金会代表团一行启程前往柬埔寨、老挝等澜湄国家调研拍摄,深入了解“深系澜湄”项目集群在柬埔寨、老挝两国开展的情况以及普惠两国人民的故事。

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代表团访问柬埔寨

六年里,节目团队从湾区出发,走访瑞典、英国、俄罗斯、土耳其、柬埔寨、老挝、埃塞俄比亚、莱索托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录200多组人物群像,拍摄2万分钟视频素材;从故事的生动讲述,到成就的充分彰显,再到精神的弘扬赓续,记录下一个个充盈着实践厚度与精神温度、让中国梦和世界梦紧密相连的“一带一路”故事。《丝路汇客厅》发挥纪实影像“国家相册”作用,下足“脚力、脑力、眼力、笔力”之工夫,记录“一带一路”擎画出的共同梦想如何扎根广袤山海!

《丝路汇客厅》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不止于此。主体节目外,栏目和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等高端智库联手,解析行业数据、创办权威论坛,衍生拓展出“国际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丰富活动,持续致力于为文化传播“走出去”工程输出成功实例。制片人谢菲表示,接下来,栏目组将继续通过电视节目、文字图书,甚至是举办读者会、分享会等更多形式,讲述“一带一路”上生动鲜活、有温度有深度的故事,让世界看见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栏目组拜访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史蒂芬·布劳尔

赏交流互鉴之美,广东卫视《丝路汇客厅》第四季,国际视野、湾区表达,用真实纪录敏锐捕捉新丝路上鲜活的典型,生动讲好文明互鉴故事,凸显“历史厚重感”“文化显示度”“情怀感知力”的三重特色,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应彰显,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掀起新一轮传播热潮。(王永利 谢菲)

【责任编辑:徐锟】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片人、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