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  正文
共赴“进博之约”,书写“进博故事”——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评述
王 鹏
2023年11月10日

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3年11月5日-2023年11月10日在上海举办。今年进博会迎来了来自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有超过3400家企业参展、近41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规模创历史新高。

从“融入”到“引领”全球化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1991年,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正式加入APEC,成为APEC大家庭成员;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主动融入世界的跨跃性进程;2009年,中国参与在南非政府总部的金砖国家峰会;2016年,中国在杭州首次主办G20峰会。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一跃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当前,站在历史新征程上,面对一股“退群”“脱钩”的全球化逆流,中国展现大国担当和历史主动,迎来了从“融入”到“引领”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坚定,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铿锵。

参展覆盖面更广 展商质量更高

本届进博会的国家展充分展示各方开放合作意愿,参展国别覆盖五大洲。其中,11国首次参展,34国首次线下参展,洪都拉斯、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南非、越南等5国担任主宾国。中国馆增至2500平方米,规模为历届之最,现场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主题,设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成就展”,重点展示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

本次进博会企业展的展览规模更大,展览面积达到约36.7万平方米。展区设置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能源低碳、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类展览专区以及生活消费类题材展览面积增长30%,超过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将集中展示。同时,各地方和有关部门组建了39个政府交易团和4个行业交易团,下设750余个交易分团,将多措并举促进成交。

本次进博会企业展的展商质量再创新高。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达289家,均超过之前历届水平。全球十五大整车品牌、十大工业电气企业、十大医疗器械企业、三大矿业巨头、四大粮商、五大船运公司等均参与本次展览。

今年参展港企超过300家,数目是历届之冠,香港商界反应踊跃。9个国家的44批动植物产品、食品首次入境参展,包括阿富汗的石榴、基里巴斯的驼背笛鲷、贝宁的菠萝等等,为全球优质农食产品进入中国提供了最佳的展示平台。美国食品与农业馆展台面积超440平方米,由美国地方州政府、协会、出口商、食品加工和包装等组成的17家展商参展。代表团规模创历年之最,这也是美国联邦政府首次以官方名义参加进博会并设展。

作为进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虹桥论坛开放主题更加鲜明,以“携手促发展 开放赢未来”为主题,继续高举开放旗帜,弘扬真正多边主义。虹桥论坛将举办开幕式及“投资中国年”峰会等重要活动,分专题举行外资企业圆桌会,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3》及最新世界开放指数。同时,精心组织22场分论坛,议题覆盖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科技等全球开放热点。全球政商学研界300余位重量级发言嘉宾将出席,开展高端对话,贡献“虹桥智慧”。

本届进博会专业配套和人文交流活动覆盖面更广,配套现场活动已排期124场,涵盖政策解读、贸易对接、投资促进、研究发布等类别。人文交流活动参与国别、省份及展台数量均创新高,中外文化团体将同台演出,呈现近百场人文特色浓郁的展演活动,促进经贸与人文融合。

加快推进对外开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进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消费需求;通过更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创造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就业机会,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通过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推进。必须牢牢抓住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新机遇,牢牢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比较优势,推动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形成良性互动,形成“以内领外、以外促内”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撬动和带动国际循环,为国际大循环注入新动力。拉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在国内大循环牵引国内国际在市场、资源、产业等方面实现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以国际大循环拓展和补给国内循环,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有效助力。通过高水平开放引入优质生产要素和短缺资源,提升国际资源对国内资源的补充和补给能力,提高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中国坚持以超大规模迎接世界。202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连续第14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中国已经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同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个自贸协定。与此同时,中国还举办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一系列重大展会,向各国优质商品和服务持续扩大市场开放。

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努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从出口商品到推进海外投资,红利惠及世界。今年春节期间,奇瑞汽车向欧洲、中亚、南美等地区出口2.4万辆汽车;2月,比亚迪电动大巴在日本北海道北广岛市交付投运……世界经济强烈感受到“中国引擎”的推动力。此外,光伏等清洁能源、跨境电商及数字贸易等产业印刻着中国元素,携带着中国设计、标准、方案和设备,跨越山海,奔赴世界。

中国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市场和资源优势发展自身,以切实开放举措为世界提供宝贵合作契机与更大发展空间,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中国之策。十年来,中国坚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遵循市场原则、国际惯例,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协同推动境外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如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创造1.3万个工作岗位,对当地每年直接经济贡献达到3亿欧元。与此同时,中国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中国正不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以构建开放平台与机制拥抱世界。

【责任编辑:吕佳珊】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