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鹏  >>  正文
拥有河流的人——致三十岁
叶子鹏
2023年11月12日

“当一条河伴随着你成长时,或许它的水声会陪伴你一生。”这是来自美国作家安·兹温格的作品《奔腾的河流》中的一句话。

皖南的故乡有一条温柔平静的河流,人们以美丽的传说故事为它命名。这是长江在安徽境内的一条右岸支流,传说尧就在这里乘船顺水至大历山访舜而得名。故乡依河而伸展,所有年少时的记忆都与这条河流相关,这是肉体成长的精神原乡。现在想来,这条河流的水声或是为这座小城中所有将远征的行人埋下伏笔。

地域的腾挪、方位的变迁和身份的改易,这是我们个人人生的大迁徙,但大迁徙正是大时代的基本特征。求学时,最早刻入记忆的是木樨地的西护城河,到后来的昆玉河和清华校河。期间,还有短期访学、访问所亲历的康河、伏尔加河以及雅拉河。每条河流都流淌着各自的格调,或许这些格调也是彼时、彼地、彼身的映照所赋予的。

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须臾离不开现实,出差便成了家常便饭。每到一处,或是故地、或是新场,总会翻开驻地案头的地志,寻找河流在此从古至今的踪迹。农耕文明的人们伴水而居,这是亘古基因里的美丽馈赠。

真正有了归宿后,投入到生活中,节奏更加从容去关照身边的风光。京城有诸多河流,逐一寻访、沿流漫步的计划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日渐发现原来这些定格在记忆中的西护城河、昆玉河、校河,它们的水系终有或直白、或含蓄地合流。

命定般的,现如今,寓所楼下就是一条河。这条河与故乡的河流相似到近乎一致,晨练、夜跑沿着它,开心、低落沿着它,向西北沿着京密引水渠一直走,不到半小时,就到了百望山。这种与故乡的相似感、一致感,正是此时、此地、此身的踏实感、归属感,或许正应了“人不能在流浪的心境中度过一生”。

河流似乎的确有某种神秘伟力。

2000多年前,孔子来到了河边,不由自主想到时间,想到易逝的人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对人生澄澈达观的孔子,面对河流时也难免有无限悲凉的脆弱和伤感的喟叹。

不谋而合,完全重叠的时段,亚欧大陆的另一端,赫拉克利特说“你可以战胜一切,却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面对河流,这位古希腊哲人也会想起在这永恒的消逝中生命的短暂与浩渺。

我有时在想,伴水而居的族群,可能就是体会到了这种疏忽而至的苍凉,刻意将“逢十”的自然循环与演化与或深或浅的机缘合辙在一起。于是对三十、四十、五十……都有了加持的平吉寓意。

溯游从之,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说他十五入“大学”,立志学道,便专心于此。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一种思想境界,可以自觉地“自立于道”了。这是孔子所云“三十而立”的本义。“三十而立”,或许并非众人所理解的“成家立业”那么简单。“而立”之年,真正更趋近立下的或许更应是志向。

人到三十岁,逢上壮年,正式踏上找寻生命密码的道途。我们面对河流,即是面对命运。有人选择逃遁,但也有人选择挺进;有人选择聒噪,但也有人选择平静;有人选择消沉,但也有人选择积极;有人选择麻木,但也有人选择赤诚。我愿都选择后者。

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绵延古人的使命与期待,理想主义的舟终将远渡现实主义的河。

【责任编辑:王晗】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