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  正文
发挥专家作用,增强公共政策有效性——《关于加强专家参与公共决策行为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评述
王 鹏
2023年11月20日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专家参与公共决策行为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立足更好服务和支撑公共决策,加强专家参与公共决策行为监督管理,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流程标准,强化全过程管理,营造人尽其才、富有活力、风清气正的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环境。

随着公共政策制定的复杂化与技术化,在公共政策决策中日益重视广泛吸纳专家群体参与政策过程,形成专家路线。

首先,专家可用系统的处理知识,理性地应对社会问题,并能够有效地提出相应的公共政策措施。相对于公众而言,专家即是那些具有专业知识,可以系统专业地处理问题的人员。他们可以理性地思考所遇到的社会问题,采用实例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运用专业的知识分析、论证、总结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对于某些涉及到多种利益冲突的社会问题时,专家可以将自己置于中立的价值立场,采用理性的态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由于专家的知识相对较集中,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出供选择的公共政策方案。

其次,专家的讨论有助于非专业领域的公众对政策议题获得认知。由于许多公众对于政策议题中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将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的影响等都不甚熟悉,甚至一无所知,从而导致公共政策的制定显得过于形式化,而不能付诸行动。专家的讨论可以帮助公众了解事实,增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率。

专家是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要加强对专家队伍的政治引领,完善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专家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建立健全从专家遴选到考核监督的全过程、全链条管理制度体系,分领域、分类别完善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规范,明确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的职责定位、权利义务和相应责任等,激励这些专家积极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

结合智库发展,强化智库的担当与作用,需要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作为现代化新型智库,专家致力于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直接参与者与重要贡献者。同样,智库需要在“中国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参与全球治理”问题上出谋划策;需要在“以制度创新构建对外开放优势,助力中国主导的话语构建”问题上贡献智慧;需要在“如何统筹好安全与发展,助力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问题上建言献策。

在当今世界,智库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体现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智库活动也逐步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决策的全过程,并发挥着引领思想舆论、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作用。未来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中国的智库建设和发展从一开始就有需要明确的定位,为服务政府决策、积极建言咨政、提升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发挥作用。可以看出,专家作用作为智力源泉,若能和智库建设的发展相结合,必将融合助力更完善、更精准的公共决策推出。

【责任编辑:吕佳珊】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