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  >>  正文
纪录片《归来》:彰显归国科学家赤子丹心和卓越功勋的国家相册
王永利
2023年12月19日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这是数学家华罗庚1950年2月从美国归国途中写下《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轰动一时,反映了当时一大批海外学子踊跃归国的爱国情怀。

从12月11起,总台纪录频道播出六集纪录片《归来》。这是第一部全景展现上世纪五十年代海外学者为何回国、如何回国以及回国后他们如何推动国家发展的纪录片,描述了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放弃了国外高薪和优渥生活毅然回国参加建设,讴歌了他们爱国和奉献的精神,生动表现了他们坚定如一的价值追求和金子般闪光的人格魅力。

一、以“归来”作为切入点,彰显这群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和人格魅力。

六集纪录片的分集题目为《开往中国的慢船》《一切为了祖国需要》《震惊世界的巨响》《从零到一》《深耕笃行》《归来仍是少年》。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科技是关键。而中国科学界天生蕴藏着浓烈而深厚的爱国主义基因。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亟需大批人才。党和国家向海外留学人才发出了号召,欢迎外国的留学生们参加国家的建设,从而激荡起海外留学生报效祖国强烈的使命感。留学生回国热潮从1949年开始,持续到1957年春,回国人数达到2000余人。钱三强、李四光、华罗庚、赵忠尧、黄昆、叶笃正、程开甲、谢希德、郭永怀、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和学者,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条件,返回祖国参加建设。

然而,海外科学家和留学生回祖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行动,却受到西方国家的阻挠和然而刁难,尤其是美国政府。他们百般阻挠打算回国的科学技术人员,特别是研究航空工程和原子能的专家。但是,一批批中国留学生仍满怀赤子之心,冲破重重困难,抛弃一切优厚的物质条件,回到新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归国路长达五年之久。钱学森从1950年开始争取回到祖国,受到美国政府的迫害,直到1955年10月才最终如愿。他在抵达广州时说:“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国家,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杨承宗,1947年—1951年在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随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从事放射化学研究,获博士学位。为了留住这位人才,法国方面开出了年薪555350法郎的优厚条件。而钱三强邀请他回国的待遇,只有月薪1000斤小米。但是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回国,就是要把祖国最需要的知识带回来,“要反对原子弹,必须有原子弹”!他19951年秋回国,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所)放射化学研究室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研究室两个研究室主任。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受聘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首任主任、教授;1961年任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铀矿选冶研究所副所长。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他和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一样,“做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祖国的忠诚、对科研的执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宽广坦荡的胸襟和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是这批海外归来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该片没有回避动乱的十年,这群知识分子大多被赶入“牛棚”,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岗位和事业,但是他们在隐忍中用自己的坚守和金子般的人格魅力面对人生低谷和命运的折磨。山河逢春处,群星闪耀时。动乱结束,科学的春天来了。一旦恢复了工作,他们立即迸发出惊人的毅力和热情,废寝忘食地投入科研和事业中,为祖国的经济、教育、文化、科技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用大写的爱抒写了报国最感人的篇章。如今,虽然这一批大师大都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用伟大的成就和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永垂不朽的榜样和熠熠闪亮的精神坐标。

二、真情讲述还原感人故事,人物刻画细腻、立体、鲜活,知识分子的风骨呼之欲出。

首先该片以个体生命角度叙事,采访这些知识分子的后人和同事,通过讲述还原了这群大师级科学家的感人故事,刻画了这些大师至诚爱国的群像。如美国司法部围绕钱学森驱逐案及其党员身份,共召开了五次具有法律效力的听证会,形成的记录多达282页。张现民逐字逐句翻译了这些资料。通过这些材料,还原了一个不畏强权的正直学者形象!又如通过资料还原了郭永怀为了顺利回到祖国,推掉了所有在美国的涉密工作,并在回国前当众烧掉了没有发表的科研论文手稿,表达了回国的决心。

其次,彰显了这批归国学者“一切为了国家需要”的情怀。他们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他们的专业,如曹建猷在美国留学期间,先是攻读电力系统和自动化专业,之后,他转向高能粒子加速器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为了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曹建猷没有继续原来的专业,而是选择了一个国内空白的“铁路电气化”,他成为中国铁路电气化的奠基人。夏培肃一直从事电路相关领域研究。1952年,华罗庚认为中国绝不能失去研究计算机的大好机会,夏培肃因此转行,1958年中国做出了第一台计算机,1960年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计算机问世,她和同事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从零到一的奇迹。夏培肃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母”。

再次彰显了这批归国学者的巨大贡献。李四光归来后,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全国石油地质普查,打破了“中国贫油”论,对我国东部油田的发现作出了重大贡献。华罗庚是中国数学和计算机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在导弹、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遥感与制控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柯俊是材料物理学及科学技术史学家、中国金属物理、冶金史学科奠基人。赵忠尧是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设的开拓者。杨承宗,隐姓埋名38年,“两弹”背后唯一一位放射化学家、核燃料工业的开拓者。朱光亚,两弹一星功勋,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郭永怀,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顾震潮,是中国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开创者。叶笃正中国气象学先驱。黄宏嘉中国光纤传输的“超模式”理论先驱……他们建功立业,忠于内心,永葆信仰,拥有无惧困难的精神力量,永远保持对生活的好奇与热情,痴心痴迷,无怨无悔,归来仍是少年!

三、抢救式的采访,纪实的美学追求,匠心精良制作,打造典藏精品。

《归来》记录本身,也是“抢救式”的,与时间赛跑。纪录片中出镜的大师,平均年龄超过百岁,每一次记录都可能是最后一次。而在《归来》制作期间,就又有多位老人猝然长逝。纪录片的影像由此具备历史“活化石”的意义。

结构上,以少胜多,展现精华,将繁杂的题材和内容处理得恰到好处,围绕归国潮、原子弹、计算机、气象学、863计划等几个重大事件展开故事,从个体命运观照报效祖国宏大主题,细节之处见精神。

代入感强,用纪实美学构成一种后人与前辈跨时光的对话。节奏适中,制作相对精良。创新表达,把精神坐标化为史诗,是近年来人文纪录片的精品,具有非常高典藏价值。

《归来》既表现归国知识分子的“魂”,又铸就起国家的“魂”、民族的“魂”与时代的“魂”,实现了跨越年代的灵魂与当代青年的精神碰撞,是一部致敬青春的礼赞,是民族精神的丰碑,表达了个体价值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共鸣,汇聚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王永利)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片人、高级编辑。